变了!

2020-04-17     苏州发布

春风正好

是踏青的好时节

小鱼好想去一处“天然氧吧”

那儿有高大的银杏、水杉

茂密的竹林

河流、沼泽、湖泊织成了密集的水网

鸟儿在鸣唱,野鸭在嬉戏

……

感受空气的清新舒畅

抛去心底的琐事烦恼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孙晓东摄)

你们想去吗?

这样的地方,苏州有很多噢!

而且,还被人民日报关注了呢!

今天人民日报报纸上

也有哦!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率约94.8%。

昆山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变了!

由河流、沼泽、林地、池塘、人工湖、稻田及村庄等组成,湿地面积477.84公顷,湿地率63.62%。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占地972.1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30.33公顷,湿地率达85.41%。

·

·

·

苏州全市湿地面积

33.95万公顷(不含水稻田)

占国土面积的40%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26.8万余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31.66%

目前,苏州建成湿地公园21个

其中国家湿地公园6个

省级湿地公园8个,市级湿地公园7个

为什么苏州湿地公园这么多?

还保护得这么好呢?

这要从8年前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说起

《条例》实施以来

苏州的湿地公园不断增加

2012年2月2日,苏州市正式实施《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

苏州市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1年的13.5%提升到2019年的59%,鸟类种数增加了100种,湿地公园的鸟类种数增加了40%。

从2005年到2009年,苏州773个自然湿地斑块中,有50%以上的斑块面积发生了变化,自然湿地面积净减少365公顷。

为了遏制湿地的减少,2009年4月,苏州市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独立建制的湿地管理机构——湿地保护管理站,但很快实践证明,仅靠行政手段远远不够。

2010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湿地保护立法列入立法预备项目,2011年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并于2012年2月2日起开始实施《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行政管理主体,重点对湿地保护管理体制、重要湿地认定、湿地征占用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随着《条例》实施

位于吴江肖甸湖村的湿地也发生了变化

2013年,一个占地1.5万亩的大型湿地公园被纳入保护范围,通过7年努力,于今年1月被正式授牌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在公园核心区域,为了不惊扰野生动物,甚至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安装。

在苏州,很多建设项目

需要对鸟类及微生物的影响做出评价

沪苏湖高铁按原计划要从吴江湿地元荡穿插而过,为避免湿地被破坏,沪苏湖高铁修改了线路方案,原来的笔直线路修改成S形弯道,增加了项目资金投入,但避免了铁路对元荡湿地的影响。

苏州湿地公园的鸟类种数

也变得更多啦

在昆山花桥北部,曾有一片废弃地

废弃高速取土坑、养马场、垃圾填埋场

……

但如今,随着《条例》的实施

这里被建成风光宜人、物种繁多的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短短三年多时间

区域内的鸟类也从56种增到197种

在长江常熟段

有片突入江中的滩涂,人称“铁黄沙”

如今,规划修改

铁黄沙将建成一个大型湿地公园

原生态的滩涂与成片的向日葵紧紧相依,成片的芦苇荡沙沙作响,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水面嬉戏……

铁黄沙湿地观测到的鸟类种数超过100种,除了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黄胸鹀、斑背大尾莺、震旦鸦雀等濒危物种。

如今,湿地保护的理念

已经深入人心

大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明显提升啦!

当地凡是重大工程规划时,一定要把湿地保护红线拿出来比对,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条例》实施后不久,苏州成立了“湿地自然学校”,这是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庆幸我们生活在一座依水而居的城市

河流、沼泽、湖泊织成水网

听鸟儿鸣唱,看野鸭嬉戏

多么美好呀!

想要留住它的灵动和美好

离不开每个人的行动

从我做起,保护湿地

让苏州变得更美好!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苏州文化旅游资讯微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JdviHEBnkjnB-0zmz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