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找工作和对方谈条件时都十分谨慎,但是到了签合同的时候却粗心大意。有些以为自己口头上谈好就行,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些根本没仔细看合同内容就随便一签。殊不知,合同上的“白纸黑字”往往在关键时候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可能不能随便处置,尤其是以下这几类合同,千万不能签!
一、哪些劳动合同不能签?
1、口头合同。这类合同一般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到用人单位,双方只有口头意向承诺,碍于情面觉得麻烦,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没有签字认可。一旦发生纠纷,空口无凭,无据可查。
2、简单合同。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内容过于简单,基本要素残缺,没有必要的细节约束。
3、“暗箱”合同或者称为“一边倒”合同。这类合同的内容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多数是用人单位事先根据自身利益拟定,只强调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务工者义务,对务工者利益涉及很少,一笔带过,且不征求务工者意。这类合同往往内容模糊,滥用所谓的解释权。
4、抵押合同。少数用人单位要求务工者把自己的一些证件、财产抵押之后才能上班。当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务工者时,就以种种理由不退还抵押财物。
5、阴阳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合法、规范的假合同,仅由用人单位保管,应付检查,实际上并不执行。另一份不规范、不合法的真合同则双方持有,实际执行。
6、“卖身”合同。少数用人单位合同中要求务工者必须遵守所谓的“厂规厂纪”,并利用这些条款要求务工者加班加点,使强迫劳动成为合法,连吃饭、上厕所都严格规定时间,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休假权、人身自由,甚至任意打骂、体罚、拘禁劳动者。
7、“生死”合同。个别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合同中要求务工者“出现伤病自理,如有意外企业概不负责”等。这类用人单位多出现在建筑、化工、采矿等高危行业。务工者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巨大的费用压力。当然,即使签订了此类合同,只要是对方原因造成的工伤,务工者仍可向劳动保障及法律部门提出仲裁或诉讼。
二、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当然了,除了像上文中所例举的合同存在问题的情况,很多劳动者还会遇到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情况。那么,他们这样做到底合法吗?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吗?
按照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话,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至于是否能辞职,则需要个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在一个月之内想要直接走:因为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如果你在一月内想要辞职,可以提前几天告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走人了,但这种情况没有补偿金。
第二,超过一个月的话,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从第二个月开始。如果劳动者不想继续在公司工作,是可以直接离职走人的,同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存在不合法的情况时,劳动者是可以离职的,一般在试用期之内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转正之后则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对于没有与自己有关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流程让用人单位补偿自己。现在,大家都了解清楚了吗?
如果您有关于“劳动工伤”的问题想要咨询,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和牛振平律师一对一在线交流。也可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律师365,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