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过撕破脸的家族客户吗?我们问了几位嘉宾

2019-10-25   华人家族财富

“陆家嘴家族财富管理沙龙”现场

如果你的家族客户遇到俞渝和李国庆的状况,怎么办?

昨天(10月24日)晚上,初秋的上海,陆家嘴的一间会议室里,第一财经·陆家嘴杂志与《华人家族财富》联手举办的“陆家嘴家族财富管理沙龙”,第一期如约而至。

60多位听众和三位主讲嘉宾一起,探讨了“现金为王?家族投资新趋势”。这个以家族财富管理为核心主题的系列沙龙,构建起了一个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分享交流平台。

在既定话题之外,毫无意外地,大家聊起了前一天搅乱朋友圈的俞渝和李国庆,气氛过于热烈的沙龙直到21:30才结束,2小时24分钟后的23:54,李国庆更新了微博,为这场夫妻互撕提供了更多的谈资。

对于家族办公室来说,通过各种规划,确保客户的家庭风险尽量不波及企业,同时确保企业风险尽量不波及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1.建构成熟的家庭沟通机制

刘宇 高鸣家办联合创始人CEO

我说的不是财富的保护,而是再往前一点,家庭氛围和成熟的沟通机制特别重要。

现在家族办公室有很重要的一个服务,而且我觉得越来越重要,就是组织召开一些朋友间的私董会或家族的家庭会议。

我认识的一个有矿的家族,他们一家30多口人,每年都会到海南三天,这三天兼具了召开家庭会议和实现家庭旅行的双重功能。第一天会请一个老师讲课,主题是沟通,讨论这一家30多口人如何有效沟通;第二天开会,一家老小都要讲一下,去年自己干得怎么样,明年打算干什么?也就是说,在这次家庭会议上,为明年的发展定调:这个家庭是要大发展,还是保守一些。

如果长期有很好的夫妻之间的沟通,对上对下的沟通,就可以避免一件事——我们虽然很有钱,但过得不幸福。

高鸣家办联合创始人CEO 刘宇


2.上市前做好信托等机制设计

王小溪 海投全球投资顾问总监

事情不知道真假,我们不评论。

我们就说一下为什么美国很少见到这种比较知名的、有财富的新贵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第一是文化,第二是制度,

假设我们退回到当当在纽交所上市之前,(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其实现在很多客户都是有概念的,特别是新贵的客户、互联网行业的客户,他们的太太都倾向于在上市之前做一个信托架构,把资产隔离开来。我们先把最坏的情况放在你有钱之前说清楚。

为什么?因为如果上市以后再退出,会有一个很大的税务问题,如果交给孩子,还有一个传承问题。但如果你在上市之前或退出之前就做了一个完整的架构,引入专业人士做策划,从风险角度来讲,也规避了很多未来互撕的可能。

我们接触到很多新贵的太太,她们也是高知人群,往往会给自己留一个底线,就是在公司套现或者公司上市之前,考虑到夫妻有共同的孩子、家人,通过引进律师和专业人士,在上市之前确定一个有法律约束效应的宪章,约定夫妻未来分开后的各种可能性,给自己保有一部分资产。

这其实是为了防止夫妻有钱以后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包括套现。比如说某个客户套现了1亿美金在海外,然后妻子想投这个丈夫想投那个,大家意见不统一,分歧中感情也越来越不好了。这个情况挺常见的。

如果能在上市之前,大家坐下来把事情理清楚,讲清楚有钱以后怎么处理,同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有底线的心理预期:我们和平分开,大家各自获益。

如果做到这样,然后把架构做好,可能最后就不会出现(俞渝和李国庆)这种情况。

海投全球投资顾问总监 王小溪


3.信任契约而不是感情

冀田 领复资本合伙人

我详细看了李国庆说俞渝怎样一步一步把他在当当的股份降下来的过程,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说俞渝让他签什么他就签了,因为信任。

其实很多国内的企业家,或者稍微年纪大一点的,这是他们的一些“通病”,不去看契约,而是盲目的信任。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客户,跟他讲设基金、设有限合伙企业要签协议,他根本不听,从他箱子里面翻了半天翻出一张纸来,上面记着几月几日他投了股权基金投了多少钱,他说我就只有这个东西。

他从来不去信法律的东西,反而是信兄弟的一张纸头,但其实那个东西根本没用。

领复资本合伙人 冀田

刘宇 高鸣家办联合创始人CEO

说到信任,我特别有感触。伙伴也好,家里人也好,说句话就当约定,我觉得未来这真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找朋友代持,最后对方不认账,资产就很难判定。所以,不论是朋友、同事、合作伙伴,还是家人,只要涉及到资产稍微一些持有的变化,都应该有个书面的东西,否则就没法确认。

另外,我也想到两个案例,一个是龙湖地产。

2009年,龙湖地产在香港挂牌上市。2012年,龙湖地产宣布集团主席吴亚军与丈夫蔡奎解除婚姻关系。

他俩离婚的消息传出来,龙湖地产跌了大概7%左右,但是很快就披露他们有两个不同的家族信托,于是股价马上上来了。就说明他们的离婚对于股票不会有什么影响。

第二个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他和太太有三个信托,一个是夫妻共同持有的,同时还有两个人各自持有的到两个小信托,分得很开。

往往一开始你觉得抹不开面子的,或者你觉得感情好(难以启齿)的,最后都会成为可能。所以真的是过(于)感情,就毫无感情。

企业家会觉得这个企业是属于我的,我也全部属于企业。但是家庭有家庭的风险,比如身故、离婚;企业有企业的风险,比如借债、对外担保、经营风险。

家庭风险和企业风险应该区分开,家庭的风险不要影响企业,企业也不要影响家庭。

- The End -

撰文 一行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