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学术论文写作中,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论文的质量就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可以说,修改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学术论文的修改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掌握论文修改的方法,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论文修改意义的认识,而且会使修改工作富有成效,达到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根据达晋编译的体会,论文修改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论点的修改。论点是文章的核心,论点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容不得有任何的含糊和缺漏。论文的修改需要关注论点,要对论点做进一步的提炼、加工,使其更准确、更简练、更易于理解。有时还需要对已有研究文献中的相关论点进行考察,以确定论文论点的创新性及表达的新颖性。
一篇论文的写作往往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写成的,因此达晋编译建议在论文写作中,每次动笔之前都应对已经写出来的部分进行审读,这样一来可以重温以前的写作,接续以前的写作思路;二来可以审查以前写作中的问题,尤其是在论点上的不足。如此,一篇论文到写作完成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经过多次反复的斟酌修改,论点也经过了多次的提炼和完善。
二是例证的修改。论点是通过例证材料支撑的,由于篇幅的限制,论文写作时不能将研究中所搜集的所有材料都放进去,因此,所选用的支撑材料是有限的,这些材料应当最能支持论点,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在对论文例证的修改中,要进行再精选、再确认,使用最恰当的例证材料,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三是结构的修改。结构是论文的骨架,在论文修改中,要考察结构是否达到了层次布局合理有序,逻辑展开顺畅严谨,各部分详略得当、协调平衡。如有不当,就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对论文结构的重构,使论文更加谨严,整篇文章在形式上更富有美感。
四是语言的修改。语言是构成论文的基本元素,如果运用得好,颇能为论文增色,反之,论文的质量可能就要打折扣,有的甚至令人不忍卒读。论文语言的修改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有字斟句酌的精神,对论文中可有可无的语言、对言不表意的文字进行删节,对过于臃肿的表述进行压缩,对不合符规范的语言进行规训;对某些平实的语言进行修饰润色。
语言的修改是一项精细的工作,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细心,否则,问题和错误可能如过眼云烟,不会引起注意。有人说,论文的语言是需要锤炼的,小编深以为此言不虚。高质量论文的写作者必定是驾驭语言的高手。驾驭语言是写作的基本功,研究者和写作者应当注重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不少人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再回过头去看论文时,完全看不出问题,有时甚至连非常明显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指点出来的话,也会熟视无睹。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论文初成,大脑中对热稿的印象还是理想中的腹稿,这时写作者是不易发现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是先将论文搁置一边,暂时不去管它,对它进行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去修改,常常可以更冷静地发现各种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耻下问,拿给同行朋友去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