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快乐:
30,在数学中,是29和31之间的自然数;在地理上,是中低纬度的分界;在语文课的《论语》里,是孔子因为感觉之前的人生经验已经满足他在世上立足的需要,故而所称的“三十而立”。
2017年的12月11日,你到深检报道,从大雪纷飞的北方到红豆生发的南国,自此开始书写人生新的一章。时光如梭,你在这已经工作两年了,二十几岁的日子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地就过去了,一晃眼,你来到了三十岁的门口,即使不情愿,但还是步履不停的迈过了这个门槛。三十岁来临前,你总感觉有些不一样,你问过自己好多次,三十岁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不同,而你又要做些什么来迎接它?其实它没什么不同,和上一个生日与下一个生日一样,最终都会遁入时间的河流绵绵不绝不知而终;而你也不用去刻意做什么,因为岁月流逝和世界变迁不会改变它们的速度。那么就和你谈一谈总是在思考的问题吧。
关于寂寞。记得你刚到深检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上班时同事都在忙碌地做着手头的工作,而你还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在熟悉了解身边新的人事物,那时还不知道从三号楼到一号楼也可以从三楼穿过去,不知道二号楼有一部电梯是到不了十楼的财务大厅,也不知道吃完早饭为了避免碰到院领导还可以从三号楼东边的电梯上楼。
每天晚上下班后,同事们都匆忙赶着回家,而你总会在办公室多呆一会儿,有时会站在窗户前从十二楼向外望,对面鸿翔花园一家家的灯火逐渐点亮,每一个小方格里都是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楼下笋岗东路拥挤的车流缓慢前进,每一段路的沿途都是聚散离合的生活景色。每到这个时刻,你都会觉得寂寞像夜色一样铺展开来。两年过去了,你认识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生活,但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在春眠乍醒的时刻,寂寞依旧在这。
你慢慢明白,怀才不遇会寂寞,高居庙堂也会寂寞;夜半无人会寂寞,置身人群也会寂寞;没有爱会寂寞,有了爱一样会寂寞,甚至更寂寞。它像一种病,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它有一些药,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它像影子一样,总在某些时刻、某个场合的照射下出现,无法摆脱。你还是没有找到解决它的好办法,依旧与它作战与作伴,也许适应寂寞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寂寞的时刻会让你和他人、和世界都留有一段空间,如果这时你不急于寻求靠他人的慰藉或者是事物的刺激来去填补、度过它,那么这一点疏离恰好可以让你看清你在一段关系里的角色,思考你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小时候觉得寂寞是件很文艺的事,长大后觉得寂寞是件很凄凉的事,现在努力让自己觉得这不是一件事。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怜悯,这三项都可以凭借你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实现,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让你可以少一点寂寞,但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此外,在诸多想不明白的人生问题里,你还曾经问过很多人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有人告诉你是为了责任,为了孝敬父母养育子女;有人告诉你是为了探索世界,体验人生感受真善美;还有人说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而你对这意义追寻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
来深圳后的周末下午,有时在华强北、万象天地这样的商业区,看见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三三两两走在街上,阳光照在他们的脸庞,青春的像带着露水的花草,明亮耀眼,每每这时,你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因为老了才会感叹年轻的模样,再一想到人已三十,依旧未成家未置业,积蓄也不多,好像没完成什么人生大事,会突然惊慌。平静下来后,再想想其实人生还未过半,路还没走到一半,像饭局还未过半,电影还没有进入高潮,这都是最美的时候,就像这里的夏天一样,最茂盛,最热烈,所以,也最值得热爱。
一些问题有了答案,更多的问题还在发生,现有的答案也还是会变化,或许生活的本质就是无常,而无常就是生活的日常。与其执着于抓住它的脉搏,不如用眼和行去观察感受它的跳动。每个人都是自己答案的问题,每个人也都是自己问题的答案。我希望你处在热爱里,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获得真实的、高级的快乐,然后在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生命层层绽放的喜悦与美丽。
三十岁的门口,惭愧于年纪增长与知识积累的不成比例,烦恼于越来越频繁的选择困难,困顿于何去何从的犹疑和还是看不淡、看不透的迷思,也调侃于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却因变胖取消原计划的笑话。胡言乱语千百字就当好好做人的工作小结。但不管怎样,路还走着,那就如歌里唱的那样吧:像圆舞曲的步伐,转个身后再出发。
你都三十了,你也才三十啊。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