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1859 篇文章
故事一:走出来的心梗。
三天前的白班,公交公司宿舍,50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痛呼叫120。
救护车到达的时候,病人已经被人搀扶者在小区门口等候。
老远一看,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我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病人上车后第一时间做了心电图,和我所预测的一样,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我随即给病人吸氧,监护,开通静脉,下病危通知,联系了附近三甲医院的胸痛中心,并且给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毫克,让他嚼碎后口服。
护送途中,患者感觉症状有所减轻,出汗也少了一些,这才详细说了他的发病经过。
患者老张,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3年,平时没有规律服药。
“高血压呢,等我感觉隐隐的头昏头痛,我就吃一颗降压药!”老张说。
“冠心病呢,等我感觉胸痛了,我就开始做运动,比如爬楼,通常爬上三楼,胸痛就会消失!”老张接着说。
听到这些,我感到有些惊愕,但老张说的很认真,表情很真诚,我不忍心打断他。
“今天吧,早上起来就感觉胸口隐隐作痛,半个小时前加重,我就开始爬楼。与以往不同,这次感觉越爬越痛。我从8楼爬到16楼,从16楼下到1楼,又咬着牙从1楼爬到8楼,最后我感觉几乎快昏死过去了,赶紧叫老伴打120。”
我终于忍不住问他:“谁告诉你胸痛时要做运动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呀!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第二,冠心病不是因为血管堵塞吗?运动能活血化瘀,加快血液循环,冲开堵塞的血栓!”老张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一时语塞,心里浮现出一句网络流行语----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老张后面送到医院,做了冠脉介入手术后康复,不过心内科医生是否能改变老张固执的观念,不得而知。
故事二,跑向生命的终点!
大约三年前,60多岁的男性患者老李,猝死在了园丁小区院子里的跑道上。
老李是体育老师退休,即便是冬天,每天早晨都会穿着汗衫在院子里连续跑上一个小时,老李矫健的身影成了小区的风景线,老李也成了运动健康的代名词。
没想到的是,老李在单位体检时诊断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医生告诉他要按时服药,适量运动。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老李从那以后改为每天早晚都各跑一个多小时。
“医生说我有冠心病,怎么可能?我这么棒的身体,怎么可能有冠心病?”老张时常和院子里的老人说。
这天清晨,邻居下楼时发现老李在单元门口,一手扶着墙,一手摸着胸口,喘着粗气。
邻居问:“老李,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呀?”
老李摆摆手说:“怎么可能,我身体棒着呢!”
说完,老李扭头冲向小区的环形跑道。
没想到,跑出去几十米,老李踉跄了几下就栽倒在地。
邻居立即报了120,但我们赶到时,老李早就没有了生命体征,抢救了30分钟也无济于事。
围观的群众很多,有人说:“没想到老李身体这么棒也会猝死啊!”
还有个年轻人说:“看来跑步也没啥用,还是回去补觉吧!”
这两个真实的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生命在于运动没有错,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而定。老年人不建议快跑,快速爬楼等剧烈运动,可以改为快走,或者慢走。
第二,运动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冠心病的本质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有堵塞,运动时心脏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但是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相对缺氧而诱发心绞痛。正因为如此,才有劳力性心绞痛的说法,也就是活动后胸痛,休息缓解。
第三,运动不可能冲开“堵塞的血栓”。冠心病的血管堵塞,是因为脂质沉积在血管内皮下,而不是血栓沾在血管壁,靠血流冲开堵塞的血栓这个想法很新颖,但不现实。
第四,生老病死本来就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接受。很多人得了病以后都会有否认的心理,然而只有真正接受有病这一现实,病人才有可能接受正确的治疗。身心同治,任重而道远!
总之,每位冠心病病人都应该知道,平时可以适量运动,但胸痛发作时要卧床休息。
作者:昆明医科大学内科学在读博士
周国忠
延伸阅读
“救命险”免费送,赶快来领取!
气道异物梗塞如何急救?明白原理很重要!
吃东西其实是件危险的事
心梗那些事儿
农药没把我给毒死,却被你给“救”死!
真正走的那一次,关门声很小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