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生周刊
老子《道德经》中曾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下的道理,不争往往会经常取胜。
可还是会有人觉得,不争是“窝囊”,不争得不到,不争心不快。
“唯其不争,天下莫能之争!”有时的不争,是蓄势待发的积累,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在生活中,是我们的,我们不必争;不是我们的,我们争不来。
争执一起,必有一伤。成熟的人,往往都不与这四种人相争。
不与父母争胜负
《三字经》中曾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唤我们,我们不应迟缓;父母命令我们,我们不应懒惰;父母教导我们,我们需要静听;父母责备我们,我们需要顺从。
可当我们成年以后,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懂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父母的谆谆教导时,觉得他们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总是想反驳他们。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和积累渐渐强于父母,所以在有些事情上会觉得父母做得不够完美。
父母年龄已大,何必跟他们争个胜负呢?他们时常跟我们唠叨,说到底,还是为了我们好。
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错,只是他们的方式或方法欠妥当。争执一起,必有一伤,即使胜了,又如何呢。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不与爱人争得失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对一些小事上纲上线:妻子去学瑜伽班,丈夫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丈夫要去外面吃饭,妻子非说外面餐馆存在地沟油;妻子说大海很漂亮,丈夫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其实都没有错,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回答是三观相合。好的婚姻三观固然重要,但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会“不争对错”。
一对老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妻子问:“明明知道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
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
不与自己争快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早点达成自己的目标。于是,我们会选择走捷径,选择透支自己所能透支的来多争得更多想要的。
最终,“捷径”把我们带进死胡同。证明能力的方式有千万种,牺牲自己是最愚蠢的那一种。
曾国藩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了7次才勉强考中倒数第二名。而与他同时代的李鸿章,17岁中秀才;张之洞,16岁中秀才;左宗棠,14岁县试第一;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天资不如人,那就一天一天努力,慢慢熬。书本不舍,苦学不辍,每天进步一点点。终于,在28岁那年,曾国藩考中进士,跻身翰林院。
31岁时,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普通人坚持几天,几个月已非易事,曾国藩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做任何事,不急不躁,一步步走,才能不断精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熬”是上天的礼物,命运的馈赠。
做人做事,不要被任何人和事所迷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终有一天,便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与合伙争多少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向虞国赠送了美玉和骏马,希望可以借道讨伐虢国。
虞国军师宫之奇劝谏国君,虞虢两国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千万不要借道。结果虞国国君贪恋眼前的美玉和骏马,借路于晋。
后来,晋国灭掉了虢国,紧接着,又灭掉了虞国。虞国国君也成了晋国的俘虏。
“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自己以为的小便宜,很多时候是别人的圈套。他们用一点小恩小惠诱惑上钩,使得人不知不觉地上当受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想占小便宜的人往往更容易吃大亏。
“世事亏乃福,人情淡始长”。占别人一点便宜,消耗的却是得来不易的人情和信任。
人到中年,慢慢才会明白,懂得吃亏,是一个人的福分。
俞敏洪大学里无条件帮舍友打了四年水,打扫了四年卫生。很多人说他傻,但是他创业的时候,当年的同学都选择从美国回来帮他。
李嘉诚的儿子向他请教生意经,李嘉诚说:一个生意,如果应该拿十分,最终他只会拿九分,让一分给人。
看似吃亏,实则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为他人谋取最大的利益,就是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主播:王文彬
东北大学艺术学硕士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ID:jign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ziqAXEBnkjnB-0z4F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