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朋友们自发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十几年来,每个季度都抽一个周末去贫困山区做义工。她跟我们分享她资助过的一个孩子的故事:
冬天穿着凉拖鞋上学的孩子,长大后的样子令人心疼
六年前,她刚刚加入这个公益组织时,到了山区的学校,大多数孩子还能穿着别人捐赠的或者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上学,而一个叫悦悦的男孩子穿着特别邋遢,大冬天还穿着破旧的凉拖鞋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据老师介绍,悦悦的父亲在工地受了重伤,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残疾,面对家里4个孩子,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了。
只有奶奶帮忙照顾着他们这一大家子,因为物质的贫穷他穿得破破烂烂,因为缺乏关爱,他总是面无笑容,把自己隐藏在人群的角落。因此他在孩子群里反而特别打眼,这个孩子让朋友印象很深,她每年都会打听悦悦的情况。高中毕业后,悦悦便来到城里谋生,没有学历,朋友帮他找了一份体力活,没想到他做了一段时间后就辞职了,还有工友说他借了钱不还。
朋友找到他后,发现他染上了严重的烟瘾,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抱怨,特别仇富,甚至看到豪车就想偷偷画上两刀。
其实,贫穷不是错,但是如果孩子穷到骨子里,他的人生会是这样的:
从小自卑的悦悦长大后进入了大城市后,发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他的心理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变得喜欢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仇视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光鲜的背后,都有心酸的故事,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成功,那些穷到骨子里的孩子长大后,不审视自己的不努力,却只会仇视别人的拥有。
悦悦的故事也让笔者想起了一个大学室友,她是领取了国家的助学金缴纳学费的,平时的日子过得跟大家差不多,但是她特别喜欢哭穷,诉说自己的困难。一次笔者刚刚进寝室门,正撞到她在笔者的衣柜里拿卫生纸用。
后来寝室里的姐妹们,发现自己的洗面奶、卫生纸甚至牙膏都有被动过的痕迹,而她的怎么一直都用不完,因为她总是偷偷地用着大家的日用品。
越和室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已经将贫穷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认为自己穷,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穷,可以借钱不还。穷到了骨子里,没有骨气,这才是深层次的自卑。
大学助学金的名额都是有限的,每年班里那几个同学为了争夺助学金,争得“头破血流”,打感情牌,贿赂牌,各种办法为自己拉票,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几个领助学金的同学并不都是最困难的,当很多同学还在用“小灵通”时,这几个同学一年换一个手机。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为彼此着想。而班里李明自己在寝室卖零食,做各种暑期工,赚取自己的学费,他是孤儿,真正的困难户,可他却说“能自己想办法的就不给学校找麻烦,把机会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
后来毕业了,李明用当年的兼职的经验创业成功了,听说那几个“困难户”还在争取着国家“低保户”的名额,没有一个能混出个名堂的。
有些孩子因为贫穷,就越发担心失去现有资源,他们眼里永远只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为别人考虑,格局小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也走不远。
家境的贫穷不是孩子的错,可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穷”到骨子里,应该从小将这三种心态融入孩子的血液中:
1. 感恩之心。多看看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不要总对生活充满抱怨,让孩子学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个帮助自己的人,因为别人本没有义务这么做。
2. 空杯心理。不要总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以此为理由来屏蔽外界的一切机会,而应抱着“我试试看”的接纳和进取心态去探索完成,不要认为自己的家境定格了自己的人生。
3. 主动积极。要学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一生耗在怨天尤人之中。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是穷到骨子里的表现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