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挨打的孩子,10年后很难避免3个难题,家长要管住自己的手

2019-10-23     小歆妈妈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主张“打孩子”的年轻父母已经不多了,不再像我们祖父辈,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理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长,他们还是会时不时的打孩子。

这些家长平时孩子缺乏沟通,也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武力威慑。虽然打完孩子自己也挺后悔,但是当下一次出现同样的事情时,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王先生就是一个“少数派”的父亲,平时喜欢用武力和儿子对话。王先生脾气比较暴躁,看到孩子犯错误也耐不下性子和孩子好好聊聊怎么回事,火气蹭的一下就冒出来了,于是对孩子进行体罚,在孩子懂事以来到现在小学即将毕业,基本上都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由于孩子一犯错自己就打孩子,所以孩子基本和自己没有什么交流,遇到事情或者有什么需要都不和自己说,小孩变得非常的惧怕自己,只和妈妈比较亲近。就算王先生主动示好,比如想要带儿子去游乐园玩,或者带儿子去看看电影吃吃饭,除非是妈妈也跟着去,不然孩子都不愿意和自己一块去。小孩不和自己亲,王先生也很苦恼,但是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孩子不和自己亲也是很正常的。

在国外,很多国家是不允许打孩子的,打孩子被称为虐待儿童。我们国家虽然也有儿童保护法,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通过棍棒来教育孩子的行为,毕竟大家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控制好度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以打为主,不管家长脾气好与不好,都要管住自己的手,打孩子不是一种泄愤,而应该是一种惩罚教育,失控的家长,只会害了孩子。


动不动就挨打的孩子,10年后很难避免这3个难题

√亲子关系生疏

如果父母一方经常的打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由于经常打孩子,使孩子不敢和自己沟通,连和自己单独待在一起都会无所适从。孩子慢慢大了,成年了,虽然父母已经不会再打自己了,但是小时候的阴影和委屈根深蒂固。

曾经有个粉丝跟我聊天时说,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在学校听写时错了三个词语,回到家被父亲罚跪在地上,用皮带抽了二十来下,还骂了一晚上,后来就算长大了,知道父亲那时是担心自己成绩下滑,但是这种与孩子错误严重不对等的过分惩罚,让她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万分委屈、痛苦。

√孩子养成暴力倾向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所以如果家长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那么孩子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作为父亲或者母亲动不动就打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暴力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长久下去,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性格内向

对于孩子来说,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父母亲是自己可以依赖的臂膀。但是当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时,孩子就容易变得敏感,不愿意和父母亲说自己发生的事,就算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也会因为害怕挨打而一声不吭,不敢流露出真情实感,孩子性格就会慢慢变得内向。

作为父母亲,肯定不是真心的想要打孩子,就是有的时候脾气上来了,自己没有控制住,打完孩子又后悔了。“以打为主”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家长们要管住手,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uMg-m0BMH2_cNUgY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