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凭祥友谊关 追忆当年的烽火狼烟

2019-11-10     边凡

友谊关西侧的金鸡山又称右辅山,三座山头鼎足而立,各筑有炮台一座,分别命名为镇北、镇中、镇南炮台。三座炮台均为清末抗法名将苏元春主持修建。炮台用料石砌成,安装有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建造的120毫米大炮一门,另装备其他类型的大炮数门。相传当年人工运炮上山,炮身下垫圆木,数百人沿崎岖山路前拉后推,每天仅能前进数尺。金鸡山三座炮台射程半径达二十余公里。

曾是军事重地的金鸡山,如今已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友谊关就是以前鼎鼎大名的镇南关,两千多年历史了,值得去一次,从关楼去金鸡山一路顺着古长城的石板路爬,这是爬上金鸡山的台阶,很陡,一千多米高。一直爬到最高点俯瞰中越边境风景。

景区内的镇关炮台和金鸡山炮台,见证着1884年至1885年间中法战争那段耻辱的历史。本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但昏愦、懦弱的清政府,却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协定》及《中法简明条约》,又称“天津条约”。

金鸡山,位于友谊关西侧,海拔596米,西南两面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形成一幅天然屏障。

清末抗法名将苏元春督边期间,饬部将督兵勇工匠修筑而成。各台均用料石砌结,据险高筑,坚实稳固,极其雄壮。

金鸡山的百年炮台。

在金鸡山上,可以一揽中越边境方圆数里迷人的风景。横跨公路的白色建筑是越南海关,左边是中国,右边是越南,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地下营垒,用以屯粮草弹药和士兵居住。

这是一门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大炮介绍。

金鸡山三炮台鼎足而立,岿然可观,各尽其妙,四面八方皆可轰击,或远或近均能命中,形成一组居面临下的阵地。

金鸡山看一百多年前的炮台,每炮台各安装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的120毫米要塞巨炮一门。每门重达数万斤。

此外还各装备其他类型的大炮数门。相传当年人工运炮上山,炮身下垫圆木,数百人沿崎岖山路前拉后推,每天仅能前进数尺。三座炮台相互呼应,形成犄角之势,前后共用十年时间方才建成,工程之艰巨,可思而知。

金鸡山炮台阵地。

镇南关战争: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打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清光绪十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二月初,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便于初五派兵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促使法军在援军未到之前即仓卒发动进攻。初八晨,法军在炮火掩护   镇南关大捷示意图下,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冯子材一面令各部迎战,一面通告扣波、幕府各军前来策应。当敌逼近长墙时,年已70的冯子材持矛大呼,冲入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与敌白刃格斗,战至中午,终将法军击退。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抗法的雕像群组,展现了当年我国军民抗击外冦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冯子材老将军在这时挑起了重任。他率军誓死抗战,取地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不依靠外界的力量的胜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清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侵略军2000余人自越南谅山进犯镇南关,爱国将领冯子材率军民在关内4公里处的关前隘英勇抗击,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光绪三十三年(1907)孙中山、黄兴等发动推翻清朝的“镇南关起义”。  

镇南关炮台,抗法名将冯子材将军在这里也留下一段辉煌的往事,当年横刀勒马,威风凛凛的雕像就设在景区入口处。

炮台建筑很坚固,都是用石和砖砌成,墙很厚,炮台下面是四面有出口的地道,既可住人,也可贮存弹药,我们现在看到的依然非常完整。

山顶建有一座镇关炮台,为明代所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炮台中央的大炮是一门当年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的120毫米口径的要塞大炮。

几门巨炮,炮管很长,德国造克虏伯大炮,在当时应该算是先进武器,炮口都朝向山下的越南。

冯子材率领军民在隘口前抢修了一道三丈多长的长培,把东西两岭围在墙口,墙外挖了深壕,使敌人不敢接近,山岭险要处构筑炮台,居高临下,威势无比。

冯子才又进行周密的军事部署:王孝棋、苏元春、王德榜等将领分别率军驻守山中周围各处,交战时相互接应自己率军守卫长墙和山岭要地。

他号召军兵同心同德,共同抗敌。他还同关外中越人民取得联系,要求支持抗战,共同歼灭敌人。

在大炮的掩护下,法军攻占了东岭炮台,然后在东岭炮台用大炮轰塌了长墙,关前法军侍枪冲将过来。在这万般危急的形势下,冯子材大声疾呼:“如果让法寇人关,我们有何面目去见两广父老!”战士们听后倍受鼓舞,势血沸腾,英勇奋战。

关城附近山峦重叠,谷深林茂,地势险要,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古有“南疆要塞”之称。清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侵略军2000余人自越南谅山进犯镇南关,爱国将领冯子材率军民在关内4公里处的关前隘英勇抗击,大败法军(见镇南关大捷)。

中国南疆重要关口。今友谊关。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曾称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5公里处,踞大青山、金鸡山(古称锦鸡陵)隘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oVkWG4BMH2_cNUgMv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