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水坝一天3人溺水
家长只顾拍照
前段时间,位于富阳湖源乡政府所在地的龙鳞坝,发生了儿童溺水的意外。有个十多岁的女孩从溺水到被救,等了20分钟都没见到孩子的家人。
救援人员称,光7月24日一天,在龙鳞坝就有三个孩子溺水:
“孩子不在家长视线范围里,单独玩耍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丢一边,自己在旁边拍照干其他事情。”
幸好孩子安全得救,不然这些家长恐怕已经追悔莫及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北京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溺亡的新闻。
去年8月5日,8岁的双胞胎姐妹裴元瑾、裴元桐在山东青岛黄岛区万达公馆海滩走失,家人通过网络发布寻人信息并报警。
6日13时左右,警方发布通报称,一名女孩在海中被救起,已无生命体征。经家长确认是失踪的大女儿。
几个小时后,走失双胞胎中的妹妹也在海里被搜寻到,她再也没有了呼吸,心跳,脉搏……
据孩子妈妈称,事发时她在离孩子几米远的地方,“看一会儿手机,看一眼孩子”、“发完朋友圈后发现孩子不见了”。
十月怀胎,八年养育,一朝海滩游玩,两个才开始绽放美好人生的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
每次发生这种事情,都不敢、不忍心去了解更多情况。
怕孩子太乖巧可爱,怕她们对未来还有太多梦想和期待……
这样的结局,痛心、难过奔涌而来。
家长的疏忽,
最后都由孩子买了单
每年暑假,每周几乎都有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占据各大新闻的头条。
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米易5名儿童结伴玩耍溺水身亡,最大的孩子13岁,最小的才7岁。
网友一语道破真相:
之前有个报道:孩子就在妈妈身边溺水,无法发出呼救,而这位妈妈就站在孩子 3 米外专注刷手机。孩子挣扎了三分钟,最后慢慢沉入水中。
事后,网友直指母亲看护不力,造成孩子溺水身亡。
还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小女孩坐在购物车的前沿,出扶梯的时候,购物车被卡了一下。小女孩从车上掉了下来,头部倒仰着重重摔在地上。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让人触目惊心,无法接受。
“
据统计,在中国平均每年有54,194名(148人/天)儿童因伤害死亡。主要的原因有窒息、跌落、溺水、道路、跌落、烧烫伤、中毒等。且多发生在夏季暑期期间。
”
不夸张地说,儿童安全事故的背后,基本都与监护人的疏忽失职有关!
疏忽的背后,藏着的是无尽的可怕和危险。
也许100次的疏忽才会出现1次的意外,甚至意外只是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发生,可一旦发生,对于一个家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百分之百伤害!
每一个带孩子的爸妈,都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我就放松这两分钟,孩子就不会遇到危险!
不管是在海边,还是在游乐场,一定要看好孩子,你刷朋友圈的那个三分钟,孩子可能就没了!
为人父母,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
不要忘记每个逝去天使敲响的警钟!!
安全教育的核心,敬畏规则
我们都说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安全知识普及,知晓各类安全事件的诱因、急救方法,做好孩子的看管监护。
然而我们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24小时不眨眼的盯着孩子,今天有溺水,明天有火灾,后天可能还会有别的不知道的危险。
比起时时刻刻追在孩子后面“护驾”,我们更迫切的应该是给孩子最正确的安全教育,教会孩子认知辨别危险的能力、对规则的敬畏和遵守!
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妈妈玩手机确实是原因所在。但今天想说的是,深究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对规则的漠视。
两个小姑娘玩耍的地方,并不是一个正规的海水浴场。还有最重要的、最刺痛人心的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句警告标识:“禁止游泳”。
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定这些安全规则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护。
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就会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规则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走、过马路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乘坐电梯不打闹……
老师不说,做父母的也会挂在嘴边,时时刻刻进行安全教育。
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什么?
回家的路上,亲眼目睹一位妈妈拉着大概4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绿灯还有2秒时,毅然决然冲向马路对面。
马路上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家长亲手把孩子往单车的车篓里一塞,带着孩子骑车出行。
我们嘴上喊着重视安全意识,实际上却一次又一次心存侥幸地打破安全规则。
家长在给孩子安全教育的时候,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思维方式:敬畏规则!
规则是用来保护生命的一道最终防线,万不可心存侥幸去打破。
谁知道,哪一次侥幸的背后就是意外和危险呢?
让孩子看到行为和危险后果的联系
儿童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其实主要源于生理和认知两个方面:
1、从生理角度来讲,孩子的身体耐受力、抵抗力都相对较弱,在面对很对外来伤害时都是不堪一击。
2、从认知能力角度来说,孩子对于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评判危险系数、预估风险和伤害。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孩子对危险,并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感知。
所以我们的安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安全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把“行为”和“后果”建立起联系。
如果孩子爬窗户怕阳台,首先要做的是把他拉回安全的地方,跟孩子重申安全规则(不能乱爬窗户阳台),解释背后的原因(从高处跌落会受伤),并且警告他不可以再有这样的行为。
如果孩子在警告之后,依然重复不安全的行为,家长可以试着在日常生活中,模拟一些危险场景,让孩子去体验。
比如宝宝经常爬阳台,孩子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大人可在征询孩子的意见后,把孩子心爱的塑料玩具扔下去(不建议从阳台“高空抛物”做实验,建议在家利用高台实验或者室外安全地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塑玩具会摔得四分五裂。
有了切身体会,孩子就明白爬阳台是个危险的事情。
这时,大人可以试着再次跟孩子解释他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把安全教育,浸润到生活细节里
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告诉孩子规则这么简单,你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辨别哪些事情是安全的,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并且教他去信任和发展自己的直觉。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也可以多利用生活场景,把安全教育过程变成日常生活。
比如,你可以问孩子:
- 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来幼儿园接你,说是爸爸妈妈要你跟他回家,你该怎么做?
- 有叔叔拿糖/玩具,让你脱衣服,你要怎么做?
- 过马路时,最爱的发卡掉在马路上了,要怎么办?
- 如果不小心把果汁打翻了,玻璃杯碎了一地,你该怎么做?
- 如果你的好朋友,要你去做一件你觉得可能有危险的事情,你该怎么做?
当孩子想不出答案,这时我们可以提供建议,或者给孩子几答案让他去选。
如果孩子给出很荒唐、错误的答案,也不要打击嘲笑他,保持最认真的态度,严肃地告诉孩子更正确的答案和选择。并在下次做同样的游戏时问他同样的问题,加深他的学习。
每一次的平日练习,都是我们在给孩子内心种下安全意识的种子,不要嫌麻烦、不要怕啰嗦、不要觉得不会发生,安全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人世间,就必须护他一生周全,这是每一个父母最基本的职责所在。
转发收藏,愿这个暑假不再有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