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最低调的古镇里,藏着一代名医医馆,好一处淮上园林

2019-10-04   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江苏淮安行。去淮安的冲动,来自中秋晚会会场的惊艳,淮安涟水机场让我的近2千公里路程不再遥不可及。

​几个小时候,哈尔滨出发的我就到了淮安河下古镇的牌坊处。淮安,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还是久负盛名的运河之都、名人辈出的文脉之地、闻名遐迩的美食之乡。

​位于淮安区的河下古镇历史上曾诞生了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的美誉。

​住在古镇南门旁的客栈,得以更多地亲近这座古镇。走过不少古镇,淮安河下古镇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这里可被称为原生态古镇,不大的小镇里,明清建筑的老街上随处可见居民的原生态生活场景,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谐,像极了梦中的外婆家。在古街的中段,还有一处吴鞠通中医馆可以进去参观。

​吴鞠通中医馆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是江苏省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国古代名医、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诞生在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的一个书香门第,所著《温病条辨》与张仲景的《伤寒论》被称为中医史上的两大支柱。

​窄小的古街上,没想到这里面别有洞天。该馆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分南北两路轴线组成一个古朴浑厚、疏朗淡泊的淮上园林。中医馆通过对中医资料文物展示、名老中医坐堂问诊、中医保健茶艺、太极拳剑表演等,营造“养眼、养心、养性、养生”的浓郁中医文化氛围。

​首先看到的是节华堂,节华又是菊花的一个古名。吴鞠通的鞠和古文中的“菊”是相通的,据说吴鞠通生前很喜欢菊花。

​继续前行来到问心堂,这里是园林的主堂。吴鞠通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他认为无论做人行医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问心无愧,所以他一生无论所住何处,都将主堂屋命名为“问心堂”。

​问心堂里有吴鞠通生平事迹的图文介绍,细读下来很有意思。吴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于道光一十六年(1836年)。吴鞠通一生悬壶,自26岁离淮后,主要在京城行医。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抢救了数十病人,名声大振。

​庭院最里面是一处水塘,亭榭在其侧,有假山怪石点缀,十分优雅清幽。

​庭院中的植物与其他园林并不同,这里主要栽种的是具有药物价值的植物,比如这里栽种的是凌霄,是一味中药。

​水塘旁的这幢建筑叫做踞花楼,这里是全园的最高点,因为河下地势比较低洼,可以防潮防腐,夏天还可以防蚊。所以当时就有“园林可以无山,人家不能无楼”之说。

​往入口方向折返,画面左侧的一排平房分别是医萃馆、会英馆和中药铺。

​医萃馆里面是介绍中医科普知识的展馆。

​中药房是各种中药摆放之地。中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居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实,在医馆的问心堂里,还有一组精彩的图文介绍,篇幅的原因,我们下文详解,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