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纪录片涉及到的题材很多,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自然风光,探秘遗迹,亦或是特色美食,民族文化。
不同的人类文化对我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最近,一档旅行读书类的纪录片节目在豆瓣悄然开分,评价人数仅3000余人,依然收获8.1分的好成绩——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看似有些日式中二的片名,但看完后,咖爷敢说,所有人都会肃然起敬:
诗和远方,真的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鸡汤。
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有人说,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了的纪录片。其实看完片头,就能知其巧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人离开的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这三句话被放在“序”中醒目的位置,不仅诠释了这档纪录片名字的缘由,并且明晰了贯穿节目的主线——阅读。
当然,节目不止于单纯的阅读,而是让阅读遇上旅行,将旅行融入阅读,带领观众在“旅读”中探寻文化给予生活的启发,也挖掘生活之于文化的灵感。
纪录片从二次元、建筑、饮食、职业、文学等方面,全方位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
三位嘉宾身份各异,有诗人西川,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
有演员夏雨,金鸡奖、金马奖最佳男主,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还有歌手陈粒,当代民谣女歌手、独立音乐人。
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在这里开启了以亲身体验、实地寻访等方式与异国的人文实现真正的对话。
见过天地,方知敬畏自然
据相关统计,从1998到2011年,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
而2018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自杀总人数回到20598人,但事实上,平均每天仍有56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歌手陈粒的第一站是日本福井县东寻坊,这个地方有美丽的海边风光,难以想象的是,风景背后的礁石、悬崖却是孤独人们的自杀圣地。
71岁的退休警察茂幸雄成立了东寻坊防自杀组织,过去14年里救下过640多人。
据茂幸雄介绍,这些人或遭受家庭暴力,或经历学校霸凌,他们有着不同的烦恼……好在近年来自杀人数已经大大减少。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一款叫作Pokemon Go的游戏“阴差阳错”地拯救了他们。
这和陈粒带来《任天堂哲学》的观点相契合——
“游戏,它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一个你自己的分身,享受暂时逃离现实的快感。”
在这个把游戏称为天堂的国家,它突破了现实和游戏之间的界限。
在陈粒和茂幸雄的对话中,生与死的话题将我们撕扯着:
生而为人,我们该如何对抗这个纷繁复杂的人生?
游戏,或者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二次元的文化当然不仅仅是游戏,还有动漫。
幼年时的夏雨,就很喜欢漫画,《铁壁阿童木》打开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在漫画世界中,感受到了爱和力量。
然而在《日本漫画60年》这本书中描写的,却恰恰相反——
“对于西方,日本漫画常被误解为不过是色/情和怪物的代名词,是该死的日本货,该死的连环画。”
夏雨探访了手冢治虫曾经的助手渡部淳,谈起了当年手冢治虫创作《铁臂阿童木》的始末,观众这才了解到漫画背后的故事。
二战后,日本极度需要一种廉价的娱乐方式,来帮助民众逃离原本满目疮痍的生活。
而手冢在经历了大阪大轰炸后,便决定通过画笔给大家带去精神上的安慰,也是他创作出了阿童木这个正义勇敢的动漫人物。
在希望稀缺的年代里,还有什么比找到精神支柱更重要的呢,哪怕他只是动漫人物。
他们在漫画世界不断探索内心世界的边界,寻求精神安慰,最终日本将漫画文化的影响力扩大至全世界。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
见过彼间天地,自知敬畏生命,感恩我们所拥有的生活。
会过众生,方知人间有爱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神呢?
日本不仅仅有流行的推理小说,还有盛行的妖怪文化,素有“妖怪列岛”之称。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陈粒带着《百鬼夜行》踏上了寻觅“妖怪”真相的旅读之行。
为此,陈粒去体验了吉尼斯纪录中最大最恐怖的鬼屋——东京富士急鬼屋,虽然一路都在奔跑,但也引起了不少观众对妖怪文化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陈粒来到了日本与“妖怪”最接近的两座城市,即举办世界妖怪大会的境港,和传说中阴阳交界的京都。
位于日本鸟取县的境港,是“妖怪博士”水木茂的故乡。
在这里,陈粒跟随水木茂纪念馆馆长庄司先生充分了解了在日本颇受欢迎的卡通形象——鬼太郎。
鬼太郎,是一个穿着学生服的独眼怪,是水木茂于1954年在境港创造的,成为几代日本人的共同回忆。
而鬼太郎大受欢迎的原因,与它维护妖怪与人类世界和平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鬼怪都是邪恶的存在,但事实上,这些妖怪的存在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不洗抹布、不打扫浴缸或者无休止地破坏大自然……都会出现妖怪,以此来激励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尼采曾说:“与魔鬼斗争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魔鬼;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所谓的“魔鬼”,往往就是在一个人窥视自己心灵的阴暗面的时候产生出来的。
就像《百鬼夜行》中的鬼怪一样,先赋予了这些恶念以某种妖怪的形态,然后借由对妖怪的理性化分析,将这种异常的存在转化为合理的存在,同时也就消解了恶意。
或许,有了鬼神之说,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理解三维空间的生命实体,也更加体味到人间有真情。
镜头的彼端,诗人西川携《雪国》来到东京参观了春花园盆栽美术馆,对话日本顶级盆栽大师小林国雄。
在交谈中,西川明白了,相比无常的物哀,具有某种恒久性的盆栽,缓解了日本人对未知自然的焦虑,也被看作带有治愈性的艺术。
据小林国雄介绍,《雪国》的作者川端康成也是一位盆栽爱好者,在其馆内就收藏着他的盆栽。
在小林国雄心中,盆栽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作品,它处在不断变换中,因此并没有所谓的成品。
对于盆栽,大师小林国雄抱有敬畏之心。对于那些枯死的盆栽会满怀歉意,并为它们设立墓地,祭奠它们。
就像读《雪国》,不是看情节,而是用心解读川端先生文字深处的密码,在那小小的温泉旅馆中,蕴含着的是凄美,是温存,是脉脉的情愫,是虚无的爱恋,更是浓得化不开的物哀。
生命转瞬即逝,万物无常,但是真情可以永恒。
遇见自己,方知前路何行
三个人、三条路,通过路线交叉,但主题相同的不同寻访,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日本社会。
与此同时,三个人所携带的三本书中的文字也在不同的段落出现,更好地协助完成叙事。
三个故事也始终围绕着解读当代日本文化这一主题。
陈粒在探寻日本的游戏世界,任天堂创造的游戏世界就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它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真实世界的天堂;
夏雨在探寻日本动漫的过去与现在,动漫世界成为许多人的精神支柱;
西川在寻找二次元的真相,它是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也是从精神到生活所创造出的一个天堂。
你会发现:这世上不只一条路,更不止一种活法。 当你放过自己,你会发现人生比你想象中要开阔得多:并不是非要扎根在某个城市,也并不是非得取得什么成绩。
汪国真曾在诗里这样写道: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献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用尽全力能得心中所想自然是好,可是若用尽全力还是得不到,也要学会短暂地放过自己。
就像齐白石先生画的那样: “网干酒罢,洗脚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
抑或是像《黄金时代》中所说的: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在纪录片的海报上,有一句slog颇为动人:“旅读,为了认识自己”。
世界很大,人在不断往外走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走向自己的内心。
遇见无数陌生人的同时,也在遇见自己。
这,才是探索的意义。
纪录片所展现的,就是对旅读意义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