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7点,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按指令进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新冠肺炎”患者,武汉全市计划建设13家由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临时改造的“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增加床位上万个,用于收治轻症患者。医护人员的调配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2月5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接到支援武汉方舱医院任务,当天晚上,全部由浙人医参与的21人救援队组建完成,分别来自该院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急诊医学科等科室。除了1辆人员运输车以外,还有救护车、指挥车、水电油车、检验车、物资运输车5辆大型装备车。2月6日清晨,救援队自驾前往武汉支援,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赶到武汉。
据浙江国家紧急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费明介绍,按照初步排班计划,平均5个医生一组,每位医生负责60-70名患者的照看。医生采取轮班制,6小时排一班,1天排4班:从8:00到14:00;14:00到20:00;20:00到2:00;2:00到8:00。
“虽然是6小时一班,但医生们实际上班时间远远不止,还要算上从住地赶到方舱医院、穿戴防护服和做准备工作的时间。”费明说,“每一班的实际工作时间至少8个小时,上岗后的工作强度也非常大。”
多位武汉同行们不幸感染使大家难过,也让队员们提高警惕性。面对数量庞大的确诊病人,医护人员在做好准备工作外,还专门进行了穿脱防护服的强化训练。“科学救治患者同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浙江国家紧急救援队队长何强对每一位进入“战场”的医生千叮万嘱。为了避免防护装备压伤脸部,医护人员还自制了贴膜预先防护。
江汉方舱医院分东区、中区与西区,一共1800张床位,分为4个区,浙江救援队主要负责西区的救治任务,大约350多张床位。
昨天上午首批进入方舱医院由4位医生组成,主任医师李亚清、副主任医师费敏、副主任医师徐良及主治医师邬盛昌,都是专门为应对此次疫情而选拔的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也全是党员。他们在方舱医院除了进行医学治疗,还将对病患开展心理疏导,防止病情加重进展,降低病重率及病死率。
【前线日记】
杨秋月(呼吸内科护师):入舱前提交入党申请书
今天的武汉阴沉沉的,可是我的心情却非常的激动,经历了几天的准备,今晚,我终于要“进舱”上班了,这是我在这里的第一个夜班。我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救治更多的患者,让他们远离“新冠”。今天,我终于可以如愿去一线了!
我也知道,方舱医院不同于我们平时工作的地方,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一同来的好几位医生这几天已经去上班了,他们回来后给我们分享了经验,告知了我们要注意的事项。有他们的帮助和分享,我已经没有了任何恐惧和不安,在心理、身体上都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同时,看到方舱医院的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必定打赢这场硬仗的信心!
今天,对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因为在今天,我写了“入党申请书”!
今晚,就要去上我的“第一个”夜班了,虽然我们做好了防护,但危险依然存在,我选择在今天写申请书,是想表明我的决心,我要用实际行动向这次一起来的15位党员同志学习,冲在最前面。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更优秀,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窗外阴,无风!我们逆行,是想让2020年的春风早日到来!
钟琦(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战胜了疫情之后,再过一次年
今天我是前半夜8pm到2am的班,神经外科的俞平老师为了安我们的心,也主动请缨加入我们。9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不少,整整齐齐地去,安安全全地回来。接到通知会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安心。今天一遍又一遍地整理头绪,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将防护工作做到毫无漏洞。在巧手同事的提醒下,今天动手改良了手术服。将“套头衫”改成了“开衫”,方便穿脱,减少污染。我们在这里打开了自己的新技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我们所有人也必能战胜疫情!
今天是元宵节,当地的志愿者也早早将这里布置一番,让我们在武汉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今晚,俞妈妈还为我们准备了汤圆,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老话说:“过了十五过完年”!我们战胜了疫情之后,再过一次年!
加油!伙伴们!
加油!每一位在一线的你、我、他!
每日商报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陈晓华 史俊 宋黎胜
值班编辑:章丹丹
每日商报(ID:hzmr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