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因为买不了 虎门 直达 广州 南站的车票,被迫无奈要从东莞 火车站去到 广州 火车站转地铁到 广州 南,又因为从 广州 南到达 三江 南这样的买票方式没有坐票,所以只有先买站票从 广州 南买到 肇庆 东,再从 肇庆 东到 三江 南,这样才有座位。感觉如何旅游不容易啊!
准时到达 三江 南。下车后,正好是太阳下山,但是为了坐车到月亮街,没有仔细欣赏,随手拍了一张图就坐车走了。
三江南站
大概十五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月亮街。
月亮街
司机把我们送到客栈门口。check in之后,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出去找东西吃了。
月亮街
房间布置
月亮街
窗外的风景甚好!!!
去吃晚餐前,经过 三江 风雨桥,幸好我有拍下来,后来没有再经过这里了。
月亮街
在 柳州 本来应该吃 柳州 螺蛳粉的,但是因为我们走错方向了,只看到一家店,所以吃了个 桂林 米粉。吃完晚餐后,去逛街。
月亮街
后来发现,沿着客栈门口的左边走,会有很多小吃店。
说起去旅游,千万不能依靠别人做攻略,不然自己会觉得很被动的。原本以为和我同游的伙伴来过 三江,但是后来发现,她并没有来过,而且这次旅行她并没有提早做好攻略,晚上去吃晚餐时候,绕了很多路,最终还没找到当地特色美食。
三江鼓楼
与 广东 地区不一样的广场舞
独自一人走去 三江 鼓楼,温馨提示一下,去旅游一定要有主见,就像我这次那样,和我同游的伙伴因为她以前长期在 广西 某侗族自治县住,像这些类似的景物,她说她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所以对于我来说要去看 三江 鼓楼,她是拒绝的。但是她说拒绝并不等于我就不去,对我而言我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鼓楼的,而且我这次如果不去看的话,回来时不一定会经过或者有空余时间让我去看的,所以我让同游伙伴先回客栈,自己去看鼓楼。
三江鼓楼
正好遇上了《 中国 好声音》海选。
三江鼓楼
大概晚上十二点,窗外传来一阵有一阵吓人的雷声,不过没关系,我也准备睡觉了,一天的行程就此结束。
Day 2
因为是自由行的原因,我们睡到八点半才起床,退房后出去吃早餐。
月亮街
配料自己加
柳州
螺蛳粉,除了汤底是辣的之外,我没有加任何辣的配料下去,但是我吃得满头大汗,吃完以后胃里还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但是同游的伙伴说其实这根本就不算辣。
这是在 三江 街头卖的早餐或者说它是小吃也可以,图中的食物会配上糯米饭一起吃,按所加的菜品种类数量来算钱的!!
穿过古宜大桥,直走到第一个路口右转,有去到三团(去布央茶山的地方)的公交车5元一个人,大概要坐30分钟。
沿途的风景
因为车上没有报站,不知道在哪里下车于是请座位旁边的老人等我到站的时候提醒我,无奈,老人比我早下车,不过他跟我说:“等车走过了公路,会有一座大桥,过了大桥就到了。”此外,他还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哪个村主要住着什幺姓氏的人。
说实话,其实我说的普通话老人只能大概听懂,在谈话中,有些名词我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他才明白。
此处离布央仙人山景区还有近半小时的车程
到站下车,客栈老板娘已经在等我们了。
窗外风景
茶庄的猫猫
负一楼是吃饭的地方,虽然说是负一楼,但是建在山上的房子它的负一楼也低不到哪里去。
饭厅窗外的风景,依旧是俯视的视觉
在煮水期间,老板娘给我们送上一曲
中午休息片刻后就上茶山去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茶叶的原形
在上山过程中,看着正在勤劳采茶的男男女女,脑子里总会想起外婆喜爱的刘三姐的《采茶歌》。
采茶的阿姨
偶尔我也会跟对面正在采茶的叔叔阿姨打招呼,但是阿姨回应我之后再跟我说的话我没听懂,只听到叔叔后面讲的“小心路滑”。不过话说回来,这山路虽然有楼梯,但是真的很滑,因为阶梯上有长着青苔,有几次我都险些摔倒。
布央仙人山茶场
途中,同游的伙伴给我科普了一些关于植物的小知识
布央仙人山风景区
茶马古道
布央仙人山风景区
山上卖茶叶的老伯伯
布央仙人山风景区
赏景和喝茶是绝配哦!!
回去之后休息片刻会酒店,下楼泡茶喝
粽子茶
晚饭过后,走到茶庄站一会儿,就回去休息了,打算明天早起去日出
Day 3
没想到,竟在我们出门的时候开始下雨,而且非一般的大雨,所以只能在茶庄周围看云雾雨了。
不能去看日出,本来是打算回去睡觉的,当我们走回茶庄时,老板已经起床在客厅里喝茶了,他问过我们情况下,主动提出开车送我们去景区的观云阁
绕过山路十八弯(不得不佩服老板还有老板娘的开车技术,即使是兜兜转转、上坡下坡,开车依然开得那么稳)
进去布央村(听老板说,夜晚布央村亮灯的时候更好看)
观云阁视觉景观
原本我们是找元朴居吃早餐的,但是图中的元朴居并非我们要找的元朴居,最终还是没找到。
布央村的风雨桥
离开景区
回到茶庄,第一要务就是喝茶
在车上昏昏欲睡了半个小时,又回到了古宜大桥,去月亮街吃午餐
月亮街
柳州 螺蛳粉
三江鼓楼
重回 三江 鼓楼,在这里等车去 三江 南站
三江南站
准备 上高 铁
旅行结束
通过本次旅行, 广西 壮族自治区 柳州 市 三江 侗族自治县人民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友好、善良,即使我们使用的地方语言不同,但 三江 人民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乡风俗,欣赏到他们地方的美景,增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