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在古代是儒家认为的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也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古代的皇帝要面对天下老百姓,能做到仁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在驾崩之后却能被冠以“仁”为庙号,实在是个奇迹。让我们看一看这位皇帝有什么过人之处,何以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朱高炽剧照
以仁治国
朱高炽登基之后,大赦天下,平反以往的一些政治冤案。赦免了建文旧臣和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同时,平反冤狱,如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解缙的冤案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
同时,朱高炽试图纠正司法的弊病,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他宣称,在有些刑事案件中,甚至他本人的判决也可以不顾或推翻。在他去世前不久,颁布诏令,进一步告诫司法部门要根据法律判决,特别在宣判死刑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此外,他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及在惩处时株连犯人的亲属。
朱高煦剧照
不仅如此,他还顾惜民力,继位之后,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对于受灾的地区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妥善安置,免除税收和劳役。
屡次原谅多次谋反的弟弟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兄弟谋反,一旦发现兄弟对地基不利,就会痛下杀手,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都无法避免,也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可是朱高炽竟然能容忍自己的弟弟,哪怕他多次想要谋反!
明成祖朱棣剧照
朱高炽是一个仁厚之君,但是他的弟弟朱高煦却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没办法,还是朱高炽继承皇位,为此朱高煦一直都很不服气。主要是因为朱高煦长得又高又壮,而且一表人才,完全是高富帅的标准配置。而朱高炽相对来说,就惨淡的很了,不仅肥胖,而且身体还不好,据说走路都是扶着拐棍的。
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义,兹命更不可辞。”让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僣用乘舆器物。---《明史》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朱高炽这副德行,不要说朱棣了,谁都不可能看得上他。作为高富帅的弟弟,自然是希望通过夺权,把这个没用的哥哥给赶下台了。可惜群臣还是反对改立朱高煦,而且朱高炽是朱元璋所立的燕国世子,为此朱高煦心里当然不舒服,他打算在暗地里夺取太子的位置。
朱高煦向朱棣要了天策卫作为自己的护卫,这是太子才有的待遇。而且他常常以唐太宗自居,此后又增加了不少护卫,多次在朱棣跟前说太子的坏话。
朱元璋剧照
朱高煦不仅将支持太子的解缙给害死了,又将黄淮陷入大牢之中。朱棣多次让他就藩,朱高煦都表示不愿意,要一直陪在朱棣身边。而且朱高煦甚至招募了三千精兵,准备效仿唐太宗,杀兄继位,他首先杀掉了兵马指挥徐野驴。胡来甚至连皇帝的御用车马他都敢随便用了。这明显就是要杀掉兄长,逼迫父亲立自己为嗣了。
为此朱棣回来以后,大怒之下将他废为庶人,这个时候朱高炽却前来为自己的兄弟求情,最终朱高煦才得以免责。此后朱高煦前往山东乐安就藩,他去了以后依旧打算谋划造反。朱高炽明知道这一切,但是他只是写信劝告朱高煦,并没有揭发他。
朱高炽
朱高炽登基以后,朱高煦连同儿子朱瞻圻打算在京城发动叛乱。结果这件事被朱高炽知道了,可是朱高炽并没有像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他不仅没有伤害朱高煦,反而给他增加了俸禄,依旧让他回到封地。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由【史事分享】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图源网络,侵权道歉。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一些不同观点的话,欢迎你们在下方评论区讨论,我们可以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