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朋友手脚被蚊子叮了几个包,现在又刚好是登革热流行期,担心了几天后,小包退了,留下了几片黑色的斑块。然后黑色斑块未退,又被蚊子叮了3个新的,真是心累。
最近也查了很多资料,夏日蚊子叮咬应
该是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但无论怎样防蚊,都会有被蚊子叮咬到的情况,在这里分享下被蚊子叮咬之后的家庭护理。
首先,先说说为什么蚊子叮咬的危害。
除了蚊子以外,常见的会叮咬人的虫类:
蜱虫、飞蠓、臭虫、跳蚤、毒蚂蚁、蜘蛛、蜈蚣、蝎子……
蜱虫在叮咬人
遇到的概率少一点,处理原则大体类似,被叮咬之后,前期的处理基本相似,引起的疾病会有差别,担从处理的方法和观察的方式上都是接近的。
蚊虫叮咬有可能传播多种严重的传染病,比较经常见的有:
乙型脑炎(日本脑炎)亚洲国家比较常见、疟疾、登革热、塞卡病毒、黄热病、莱姆病(蜱虫)等。
以上的传染病虽然可怕,不过产生传染病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在疾病流行区或者流行的季节需要注意。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蚊虫叮咬之后的局部或者全身的反应。
会叮咬人类的蚊子,仅仅是雌性蚊子才会叮咬吸血。
3种最常见的蚊子:
库蚊(家蚊),经常在清晨或者黄昏之后叮咬人。
伊蚊(花蚊、亚洲虎蚊),即时在白天也会叮咬人、很凶猛,吸血量也比较大,是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等一种主要的传播媒介,多出现在野外。所以看到有带有花斑的蚊子需要特别注意。
按蚊,也是经常在清晨或者黄昏之后叮咬人。森林、湖泊、池塘、稻田这些野外的场所出现,主要传播疟疾和丝虫病。
蚊子叮咬人的过程和疾病传播的原理
一般是将自己的口器扎到人的皮下,然后找到血管之后吐出一些带有麻醉作用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让人感觉不到叮咬,血液也不容易凝固,在这个时候就大口的吸血。
你以为它吸饱了血就会走,太天真了,在蚊子胃里已经装不下的情况下,它还会随时排泄出一些分泌物和排泄物到人的皮肤上,或者持续地在人的血管里注入一些它的唾液成分,会含有大量的病毒。
这些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唾液都含有明显的过敏原的成分。除了导致过敏之外,其中的病毒或者细菌还会传播疾病,这些病原体进入人的血液之后,会跟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部分会引起全身性的反应。
人被蚊子叮咬之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年龄越少,在身体的免疫应答还没发生的时候,其实反应越少,但在身体免疫应答发生之后,反应往往就会严重起来。
第一次被叮咬之后,往往反应不明显,因为还没有致敏(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在致敏之后,第二次叮咬反应就比较厉害,一般在叮咬的部位出现一个很痒的小包,会持续几天的时间。
第三次叮咬,除了出现上述的小包,外面的一圈皮肤也可能会红肿。
之后会逐渐耐受,被叮咬之后只是在局部会留下被叮咬的斑块,会瘙痒,但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局部反应。
到成人的阶段,已经耐受了蚊虫的叮咬,叮咬之后局部的反应也很少了。
所以孩子从儿童阶段到成人阶段,大多数会出现一个逐渐耐受的过程。越小的孩子被叮咬之后的反应可能会越严重。
所以有些人第一次被蜜蜂扎了之后除了红肿没有其他反应,但第二次叮咬之后结果反而更严重,有些人甚至导致死亡。但之后再多叮几次之后又除了红肿痛之外没啥事了。(这个原理不适用其他的过敏反应,例如食物过敏,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是一生都要避开的。)
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正如上面所说,被蚊子叮咬之后会出现局部或者全身的反应。
局部反应
最常见的是起包、红肿,叮咬的部位会有明显的烧灼感,会瘙痒、疼痛。
一般初次叮咬反应小,再次叮咬的话,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局部反应:局部红晕会非常大,有时候还会向旁边扩散,形成类似同心圆状,明显红肿、局部水疱,肿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瘙痒绕抓之后感染、遗留长达数月的色素沉着,这种色素沉着会在半年到一年左右逐渐消退,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嗯,我也是跑过医院烦过儿童医生的人了,说这话淡定的很)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取决于个人体质,大多数孩子并不会有这种情况。
有些孩子对于蚊虫的排泄物或者分泌物特别敏感,则会有全身皮肤红肿发痒,伴随发热(比较少见),严重的话,眼睑、口唇、外阴、四肢都会明显肿胀,同时声音也会嘶哑、会有候鸣、呼吸困难的情况出现。
有些孩子会出现严重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导致血压降低,神志淡漠甚至昏迷。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蚊虫叮咬之后如何科学治疗
一、局部治疗
最重要的一点是:早。趁早抓住时机,在发现孩子被蚊虫叮咬的初期阶段及时干预。
做法1:中和毒素,减少吸收。因为蚊虫叮咬时排出的毒素大多数是酸性的,可以用碱性物质来中和。
例如,可以用碱性的小苏打水(虫咬水的主要成分)、碱性肥皂涂抹。
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给孩子止痒消肿,减轻症状。我们可以用冰块隔着毛巾给孩子冷敷,
5-10分钟冷敷1次。如果是手脚被叮咬后肿胀,可以协助孩子把手脚抬高,比如用毛巾枕头等垫高,这样有利于消肿。
做法2:可以适当涂抹一点清凉油、薄荷膏,可减轻瘙痒。涂抹时注意避开眼睛周围、皮肤破损处。如果叮咬的范围比较大,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做法3:如果从止痒和消肿的效果来看,激素软膏或者抗过敏药物软膏的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皮炎平、艾洛松等。如果低浓度的激素类软膏有用的话,就不必选高浓度的。因为涂抹的时间比较短,每天大概涂抹1-2次,持续三天左右,如果肿胀有消退的话,就可以停药了,所以家长也不必一看到“激素”就担心各种副作用,涂抹的时间短其实并不会产生长期的副作用,也不会增加孩子局部肌肤感染的几率。
如果家长还是觉得有顾虑,可以选择不含激素的软膏,市面上可买到的比如赛庚啶软膏。
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孩子因瘙痒而过度挠抓,使皮肤破损而导致感染,比如帮孩子剪短指甲,对皮肤破损部位使用碘伏或碘酒进行消毒,也可以用一些抗生素软膏,比如红霉素软膏。
二、全身治疗
对于可以在家处理的全身治疗。
如果叮咬的范围很广泛,全身都起包,瘙痒很明显的情况,这时涂抹药物的范围过大,并不适合局部用药。
可以用口服抗过敏药物来代替。
小于2岁可以用仙特明滴剂,2岁以上开瑞坦糖浆或者胶囊。(有疑虑的家长,建议还是到医院让医生开药)
针对肿胀地特别厉害的部位,可以局部涂抹一些膏药(参考上面)。
如果孩子出现候鸣、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的情况,就不能在家处理,需要立刻到急诊救治。
而蚊虫叮咬而导致传染病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叮咬之后不会立刻发病,一般都会有潜伏期,如果在当地刚好是在疾病流行期间,那就要了解这些流行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注意当地疾控中心发布的情况,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
夏天又到了“登革热”的高发期,我认为家长除了要注意防蚊之外,最重要还是要学习一些蚊子叮咬之后的家庭护理方法,毕竟蚊子是无法完全灭迹的,总会有被叮咬的时候。
(下一篇接着写写如何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