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皖西首府皋城沿六梅省道西行约便到达全国排名第二的将军县——金寨县东大门,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拓荒者蒋光慈的故里——白塔畈镇,千古传说的白塔寺便曾座落在乡境楼冲村内。
金寨县白塔畈镇光慈大道
临水而眠,开门见山。一望无际畈田畈地是这块古老的地貌特征,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则又是她丰富的内涵。古往今来从这块风水宝地上演绎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动人传奇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史载:东汉中后期佛教大量传入中国,汉王朝出于强化统治,便推崇、倡导佛教,全国各地大建佛寺庙宇。据传:白塔畈原为穆州所在地,东汉后期,穆州城内也兴建了一所佛寺名曰:“白塔寺”。后来周边村落山川也多以“白塔”冠名:“白塔河、白塔街、白塔畈……应远而生且沿用至今。
上马石
在白塔寺周边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中,尤以“罗成三打穆州府”相传久远且老幼皆知。白塔畈人讲起这个故事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给人以丰富想象,令人遐思无限,后辈们百听不厌。
古井
古地多宝,当不骇人听闻。白塔寺周边近几十年间,多次因居民建房或挖地时,不仅发现不少上刻各式花纹的古砖瓦石块,仍坚过青石,而七十年代更有农人在河沟堰塘中挖捞出银带、银条、金条、银大宝,大者重约3斤,均有县银行收归国库,奖励了当事农人。有一丁姓农妇挖地时见铜盆翻盖土中,掘起内有玉镯一只,据传说此为北门守将王竟成之女到白塔寺降香时丢失之物。还传说王家藏有外帮贡品“金马、玉罗汉”各一尊,价值连城,得一富甲天下。罗成攻破穆州城后此宝不知去向。虽为传说,恐也不尽是空穴来风。
官邸遗址
今楼冲村张北庄原叫“老鸭滩”,据说这里曾是“穆州府衙”所在地,现在一农户大院还保留有古居风韵:宅前院墙门两旁各有一重约500多斤的大石鼓,上雕龙凤花纹依稀可见。宅前空地上两架“上马石”基本完好,是官员上下马垫脚所用,似乎都能证明这一传说的真实、可信。
石鼓
白塔寺传说多多,诸如近边灌集小街旁的“金钩倒挂”(因此处一小河有水倒流而得名)。“回龙滩”等,无不富有神奇色彩。一九八九年由县民政局编制。八三四0四部队制图印刷的《金寨地图》(挂图)上亦标示有“白塔寺”,可见其历史渊源及其历史价值!
古穆州府传说
传说:古穆州府呈南北走向,有十里长街。南北二门遗址尚可寻查;南门一曰为今白大村“瓦门楼“,一曰为大岗汪集子;北门一说在今灌口集村回龙店,一说在楼冲村李小圩子。二门虽有四说,可也为实名实地,因年代久远,当在情理之中。
隋末,穆州城由武艺出众的隋帝皇叔,老将杨林守卫,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唐李渊派降唐的瓦岗寨一班人马攻打,领兵挂帅的是少年英雄罗成,他攻打两次均未攻破,后受军师徐茂功指点,利用自身貌美,男扮女装,设法接近北门守将王竟成爱女,博取其喜欢,互认干姐妹,使罗多次进出穆州城,释其怀疑后便在王家住下,后采用里应外合战术将城攻破,为唐立了大功,受高祖皇帝李渊金殿召见,并亲挽罗成之手在金殿走了三步,这在当时惊羡朝野,皆曰:皇恩浩荡,然而穆州城经此三战也就一蹶不振了,因战乱百姓纷纷外逃,人烟渐少,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后代人在被战事毁坏的“白塔寺“地基上建一庙宇,内曾奉北宋名将杨六郎麾下焦赞、孟良两员大将塑像,不知何年亦遭战乱毁损。再后来人们在原址先后曾建过:土地庙、火神庙、财神老爷庙、不过庙宇及神像规模都不如前。然而香火年年还很盛旺,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乡民为庙神做道场,与潘桃园娘娘庙会南北呼应,以示庆贺。热闹非凡。解放后庙宇又几经兴废,现仅存一短小瓦舍内奉一土地神牌。以期佑护一方农事平安兴旺,虽有迷信之嫌,但在客观上不忘千古遗址之情,似也无可厚非。每当有外人路经庙前时,当地老人便兴味盎然地指点着小庙告诉路人,这就是当年罗成“三打穆州府”时,城内“白塔寺”的旧址所在,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传说古穆州府是个水旱码头,交通十分便利,城外有一渡口叫“乌江汊”,有“小南海”之称,水域宽广可达今大岗潘桃园地界,据说此水远归正阳关入淮河之中。终年客商熙来攘往,盛极一时,城内外有井72口,现在老人们还能指出若干古井遗址所在,且有一井位于姚姓农户菜园中,水深丈许,清可见人,虽已不食用,但为几家农户兴菜种苗提供了方便,尤天旱无雨时,井水从未干过,亦是一奇。
更多金寨资讯趣事请关注头条号(视觉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