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总统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美国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3名。
英国首相丘吉尔给马歇尔写过这样一封信;“在这些殚精竭虑的岁月中,我对您英勇精神和宏伟魄力始终怀有饮佩之情;正是您这种精神的魄力, 使得您共渡艰危的战友们获得真正的慰藉,而我切望自己能被公认为您的这些战友之一。”
在马歇尔将军的葬仪上,已经卸任的杜鲁门说;“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的伟人,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入另外一个世界,马歇尔能收留我当他的部下,从而我得以努力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二战时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等职务,主导对日作战。1945年11月,尼米兹出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继续强调海军的重要性。战后,尼米兹担任海军作战部长,一直至1947年退役为止。1947年11月任期届满卸任。与波特合著有《海上力量:海军史》和《太平洋的胜利:海军的抗日战争》。1966年2月20日,尼米兹病逝于美国旧金山。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尼米兹上将要求死后葬礼从简,并把他埋葬在太平洋岸边的夏威夷的国家公墓里。因为这位来自深山的海军上将,希望在公墓里可以朝夕不停地眺望他曾经创造出盖世伟业的蔚蓝色太平洋。
美国为纪念尼米兹,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外,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旧金山有以他为名的尼米兹高速公路。
乔治·史密斯·巴顿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上将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
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艾森豪威尔给巴顿下结论说,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英国亚历山大元帅评论说: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去冒险,他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年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德军的布卢特里特将军(担任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的参谋长)写道:“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和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自己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于他最接近于我们对古典军事统帅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战指挥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进一步提高了拿破仑的基本教义——兵贵神速。”赫尔曼·巴尔克将军(指挥德军G集团军群,后来在齐格菲防线对付第3集团军)坦率地总结道:“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战术天才。我至今仍将曾与他对抗看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忘的经历。”
阿诺德
阿诺德(Arnold,Henry Harley ,1886~1950)美国空军五星上将。毕业于西点军校、陆军工业学院和陆军指挥参谋学校。1911年学习飞行,是美军最早的几名飞行员之一。30年代曾担任航空兵联队长、陆军航空兵团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负责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1942年任陆军航空队司令。1944年底,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
1946年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致力于提高军用飞机的生产能力和飞行员的训练水平,负责陆军航空兵的编组、训练和指挥,为建立独立的空军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同时,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成员,参与研究美、英航空兵的作战使用等重大战略问题,在组织指挥对轴心国的战略轰炸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他推动下,1947年美空军成为独立军种。
1949年成为美国第一位空军五星上将。他认为空军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空中优势是陆战或海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并强调战略轰炸的作用,主张空军建设应以战略空军为重点。重视科学技术优势,提出卓越的研究工作是空军的第一要素。著有《全球使命》等。
阿诺德是美国空军的创建者。认为空军将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空中优势是任何陆战或海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强调战略轰炸的作用,主张美空军应以战略空军为核心;重视技术优势,提出“卓越的研究工作是空军的第一要素”。自40年代初期起,阿诺德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联合参谋部的成员,参与研究大战中的战略问题,特别是美、英航空兵的作战使用(包括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计划),在对德、意、日进行战略轰炸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别称艾克,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美国五星上将之一,也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二战期间,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里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51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
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8名。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虽然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时支持度不高,自1980年代到如今,艾森豪威尔的历史评价逐渐升高,他经常被评选为美国最好的总统前十名。
奥马.N.布雷德利
奥马.N.布雷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1883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一贫农家庭,1915年6月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第14团任职。1920年8月回西点军校任数学教官,后任副教授。1924年春,布雷德利去本宁堡步校深造,结业后到步兵第27团任营长。 WNf 超级大本营军事。
布雷德利不但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善于管理部队。他对士兵关心体贴,也要求下属军官这样做。他反对军官对士兵简单粗暴,更不准他们虐待和体罚士兵。在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结束时,他曾毫不讲情面地撤掉了他属下的美军第1师师长 艾伦和副师长 罗斯福的职务。这两个人都是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所赏识的人才,尤其是罗斯福副师长又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其原因是他们的部下在其他部队面前,尤其是在后方部队面前,耀武扬威,蛮横无理,公开蔑视士兵,挑起事端;他们自己目无纪律,擅自行动,导致部队伤亡惨重。布雷德利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为此,他主张应充分利用 装甲兵、炮兵和 空军。布雷德利五星上将是一位战略和战术家,他和同时代的那些美军名将相比,他更内敛随和,他作为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统帅,却被人称为“士兵将军”,得到部下的普遍的尊敬和爱戴.。WNf 超级大本营军事。
著有回忆录《一个军人的故事》、《将军百战归》。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1883.7.1~1963.6.12),英国海军自霍雷肖·纳尔逊以后至今200年间最伟大的将领,海军航空兵的倡导者,塔兰托战役和马塔潘角海战等历次战役的胜利者。圣殿骑士、巴斯大十字勋章获得者、功绩勋章获得者、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因德霍普子爵、海军元帅。爱丁堡大学一位解剖学教授的儿子,生于1883年,他于1893年10岁时加入海军。1897年进入“大不列颠”号受训;他结识了詹姆斯.萨默维尔和约翰·托维,他们之间的友谊相伴终生。1915年荣获殊勋金十字勋章;1919年荣获彩色殊勋带殊勋金十字勋章;1920年第二次获得彩色殊勋带殊勋金十字勋章;1922年,他被任命为一支驱逐舰分队的指挥官。1929年,他被调任为新式战列舰罗德尼号的舰长。在1938年,时任第一海务大臣的罗杰.布菜克豪斯爵士把他作为自己的副手。可是很快他就厌倦了这一职务,要求回到第一线。1939年,他得以取代达德利。庞德成为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地中海舰队终于焕发了活力,获得巴斯上级爵士称号;1939-1942年任地中海舰队司令;在法国投降后,他成功的说服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解除了武装,从而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1940年11月,他指挥了偷袭意大利军港塔兰托的行动,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后荣获巴斯大十字勋章;1941年5月的克里特岛战役在纳粹占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潜艇的打击下成功的撤出了70% 的人员。1942年4月他被招回伦敦,丘吉尔想让他取代约翰·托维,指挥本土舰队。但是他坚决的拒绝了这一提议。很快他被任命为“火炬”计划的海军指挥官,北非盟军海军远征军总司令,并被授予准男爵爵位;1943年晋升为海军元帅,并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The First Sea Lord,不同于海军大臣);1945年获圣殿骑士称号,并进入上院;1946年荣获功绩勋章,并升到子爵爵位,死于1963年。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是英国第21集团军群司令,以指挥阿拉曼战役获胜而著称于世。被封为“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伦敦肯宁顿区圣马克教区。1908年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任少尉军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升任旅参谋长和师作战参谋。1920年1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毕业后任第17步兵旅参谋长。此后在英国担任多种参谋职务。1926年,任坎伯利参谋学院教官。1931年,任中校营长,率部开赴巴勒斯坦。1934年,任奎达参谋学院首席教官,晋升上校。1937年,任朴次茅斯第9步兵旅旅长。1938年10月,任英国第8师师长,晋升为少将。1939年8月,任英国远征军第3师师长。
1942年8月,在埃及出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任内成功组织指挥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是战无不胜。”(丘吉尔语)因此役而晋升为上将,获得巴思骑士勋章。此后,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和西西里战役。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作战开始。蒙哥马利以第21集团军群司令的身份兼任盟军地面部队司令,具体指挥并协调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
1945年3月23日,蒙哥马利指挥第21集团军群和美国第9集团军在空军和空降兵的协同下开始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推进的作战。4月,第21集团军群和第12集团军群对鲁尔实施合围,迫使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5月4日,在吕内堡接受了在荷兰、弗里兰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境内的全部德军的投降。
战后,任英国占领军总司令兼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委员。1946年6月,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年9月,任西方联盟各国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年4月,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副司令。1958年,蒙哥马利退出现役。1960年至1961年,两次访问中国。
1976年3月25日,在英国伦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