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极易伤,情深不寿。
这八个字用来形容纳兰容若,是再合适不过了。
距重阳节还有三天,纳兰陷入了梦境。
梦中又见到了亡妻卢氏,她描着淡妆,穿着素服,握着纳兰的手,哽咽落泪。两人说着离别后的事,说着曾经相聚的时光,如平常一样,细细地低语。
临别时,卢氏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我含恨愿为天上的月亮,年年可以照向你团圆。
梦醒之后,与卢氏说过的话,早已不记得了,但这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却一直萦绕在纳兰的脑中。
他挥毫写下一首《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卢氏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纳兰在此回应她: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如果天上的圆月能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不惜融化自己,这是怎样的深情啊。
“不辞冰雪为卿热”的背后,又是一个深情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荀粲和妻子感情非常之好,冬天的时候,妻子发烧了,他走到院子里挨冻,当身体冰冷之后,再回屋用身体贴着妻子,这样为妻子降温。妻子离世后,荀粲不久也过世了。
纳兰容若对于卢氏的深情,不亚于荀粲。
为什么悲痛,因为往事太过美好。
1674年,20岁的纳兰容若和18岁的卢氏结为夫妻,两人生活很是惬意。
他们曾依偎在绣榻上,看红花落下,看夕阳西下。
他们也曾共同写下相思的诗句,纳兰还记得她写字生疏的样子。
他们也曾酒后小睡,闺中赌赛,好不欢乐。
……
找到一个两情相悦的妻子,是多么难得呀。可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
相伴三年后,卢氏就因病离世了。可想而知,纳兰容若的天塌了。
纳兰容若将对卢氏的爱,化作深情的诗词,一字一句,都是在诉说着思念和爱。
纳兰对着画像呼唤卢氏,希望她能走出来与自己相聚。(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想象着卢氏在另一个世界的样子,是否短发上沾满了秋霜。(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纳兰说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相聚,日子过贫苦些也心甘情愿。(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三百多年过去了,无数人吟咏着纳兰的爱情句子,憧憬着爱情。
如果纳兰和卢氏白头偕老,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人生!
纳兰出身贵族,衣食无忧,饱读诗书,文武兼修。
皇帝赏识他,进士及第,成为御前侍卫,多次随皇帝出巡。
当代名士推崇他,顾贞观评他“天资超逸,悠然尘外”。
20岁与卢氏成婚,门当户对,夫妻和谐。
如果这样的人生,能一直保持下去,那么,纳兰堪称人生赢家。
可是,这世间最忌圆满。
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也许,连老天也嫉妒纳兰的完美人生,早早地收走了他。
在卢氏离世八年后,纳兰容若也撒手人寰,纳兰走的时候,只有31岁,多么风华年龄。
世间再无纳兰公子,只今惟有纳兰词。
正如纳兰在文首的那一阙《蝶恋花》中所说的那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天上的月亮真是辛苦,它积蓄了十几天的力量,却只能一夕月圆。
纳兰已逝,只留深情的纳兰词,还在诉说着他的爱与愁。
多少人望着纳兰这个明月,憧憬完美的爱情。《水浒传》中曾有对联:贪观天上中秋月,失却盘中照殿珠。
太多人忽视身边的美好,而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
如果妻子还在,纳兰一定会更加怜惜她。
当你望遍了天上的月亮,记得看看身边那个一直在你身边的人,正如晏殊所说:不如怜取眼前人。
插画作者:呼葱觅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