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镇海中学12位老师跑到贵州“高强度加班”!这事镇中坚持了20年…

2019-10-08   文明宁波

点击标题下“文明宁波”可快速关注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

你是外出游玩,

还是在家休(tang)息(shi)?

而镇海中学的12位老师

却不远千里前往贵州黔西南州支教,

只为眼巴巴等着他们的几百名学生。

整个国庆假期,

他们都在高强度的授课备课中度过。

支教5天,满负荷度过

9月下旬才报名,9月30日中午,12名教师放弃“假日出游”,踏上了送课之旅。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当晚,12人中的3人抵达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其余9人到达安龙县第一中学。

对当地孩子们来说,这12位老师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这批老师,孩子们头一次见;熟悉,是因为当地孩子早已习惯了镇中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节假日支教。

由于学情、课本的差异,老师根据当地孩子的具体情况,在抵达当日连夜修改备课内容,希望能更“接地气”一些。从抵达日起到10月6日离开,老师们整整5天都满负荷度过。上课、备课不断循环,强度大约是在镇海中学授课的1.5倍。

历史组的沈兴伟在安龙一中支教。这个学校大约有4000余名学生,此次留校上课的是高一的4个班,160多名孩子。镇中9名教师将他们的所有课程都包了。“5天,平均每个老师上课13.4节。沈兴伟说,一般情况下,5天10节课已是满额了。

为了缓解嗓子压力,在安龙一中支教的老师们不得已背上了“小蜜蜂”。即便强度大,老师们还是保证质量完成支教,绝不打折扣。他们一有空还走到学生中去,一起“吃辣”一起吃苦

这个假期,比以往更有意义

10月2日,在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的教室里,镇海中学英语教师周思臾正在为高一(2)班的学生们讲课,标准的发音,有趣的讲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是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而建的新学校,此次留校上课的是高一的6个班。镇海中学外语组副组长周思臾、数学骨干教师董昊雷、语文骨干教师马国生分到了这所新校。他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和当地学生打成一片。

和其他老师一样,他们都是临时放弃假日安排到贵州支教。“生活上的困难都能克服。”周思臾说,支教倒数第二天还碰到雷雨天,学校、住所都停电,大家在烛光中完成了授课与备课

周思臾老师接受普安媒体采访。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到这边上课,我觉得这个假期过得比以往都有意义。”董昊雷称, 当地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很热情,课堂气氛之活跃,令人感动。

支教帮扶需细水长流

周思臾老师则表示,当地孩子非常好学、刻苦,可能基础比宁波的孩子稍薄弱些,但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学习兴趣浓厚,在镇中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马国生老师也在孩子们眼中看到了积极渴望上进的光。在贵州普安给孩子们上课,他觉得是一种享受。他认为,帮扶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需要镇中的老师们接力做下去。

当地学校食堂小,学生多,很多孩子都习惯端着碗在空地上吃饭。

“我发现镇海中学的老师上课节奏比较快,但是有些东西又讲得特别细,理解时还是比较高效的。”普安当地学生张俊萍说。东城区实验学校高中部执行校长谭春梅则对镇中教师的付出表示感谢,她说,当地师生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了解,镇海中学与普安等贫困县“山海携手”已持续20年。20年间,他们通过名师授课、手把手教授学习方法、面对面传授教学经验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源泉和力量。

来源:宁波晚报

编辑:苏叶子 责任编辑:妙朵儿

微信号:wmwolai

传播文明 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