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屏的上海名媛,互联网世界中的纸醉金迷

2020-10-18   花样游戏

原标题:被刷屏的上海名媛,互联网世界中的纸醉金迷

这段时间,微博,微信都频繁地被一个热词刷屏--“上海名媛”。

事情的背后是这样的,一个公号名为李中二的博主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知道了名媛群的存在,并“斥巨资”500块顺利打入了名媛群。

在这里,他眼界大开,3个人合租一个月的爱马仕kelly包,6个人拼单一份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茶,也可以40个人拼一间宝格丽酒店的顶级商务套房。集齐60个人,就可以以人均100的价格共同拥有一天的法拉利。

然而这些拼单目的,仅仅为了拍照发社交网络和吸引真正的有钱人。

文章一出,就引起了网络的一片哗然,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名媛拼单梗”接踵而来。

花声酱真的不得不佩服网友们的脑洞啊~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上海名媛”事件是自媒体人自导自演的一场网络闹剧。

接下来,一个自称是拼单女孩也发声了:

这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理由,以理服人的语气,让花声酱都开始动摇了,差点被这位小姐姐说服,准备拿省吃俭用存下的500块也搞个名媛的头衔来玩玩。

不过最后还是贫穷使我理智。

现在先也不去研究这篇文章背后故事的真假,毕竟我们也无法考究。但要知道,每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必然是复杂的,拼团伪装名媛不能单单归结于“爱慕虚荣”这种标签化的理由。

其背后,或许是想依靠外部物质来成为进豪门的投巧因素,也有的是现在年轻人追求所谓精致生活的炫耀心理,还有就是大环境背景下的群体焦虑因素。

毕竟现今社会下,在网络世界中,年仅20岁就有千万身家的青年才俊一抓一大把,不少高呼“经济独立的女生真爽”的显摆式社交,不少网红家里的大牌包包是以衣帽间为单位去计算的,任何高级场合都应该有他们的名字。

这让很多普通的年轻人会陷入自己生活不如人的想法,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不入流,也促使了很多年轻人越发地为自己的生活而焦虑,也开始盲目地追求这种所谓的精致成功的生活。

不知到什么时候开始,当代的年轻人就被“精致”这个词给绑架了,别人的总是最好的”这个观点更是经久不衰。

于是一大批的营销号为了流量,不断在网络上放肆地贩卖恐慌。告诉年轻人“你现在活得太粗糙了”、“真正精致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这样活了”之类的车轱辘话。

然后就因为这些焦虑,开始不惜一起地去购买奢侈品,也不会去思考自己真的是否需要。其实这件奢侈品在朋友圈拥有了一席之位之后就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毕竟花了大价钱买的,不能弄花在家里供着就对了,带出去弄花了也是真实地让人心疼。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从别人口中得到称赞时的短暂快感”而已。

然后再看看“上海名媛”们,他们可以说是这群“穷精致”年轻人中最为突出的那一群人。她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想获得别人羡慕赞许的目光,有的可能想奔着更高的生活而去玩这“拼单活动”。但这些自欺欺人的戏码,最可怕的是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还形成了一定圈中鄙视链,开BBA的男生甚至是这个鄙视链的底端。

甚至还爆出了男版“名媛”。

果然是“需求决定了市场~”

其实花声酱想说,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己去努力,用实力去获取资本中的地位,去得到这些人眼中真正的赞赏。这些依靠华装所堆砌的身份地位,名利赞许,就像没有地基支撑的高楼,不需要别人,时间一到就原型毕露。

其实你看,真正的名流,几乎是没有时间去炫耀这些,毕竟这已经是他们生活中见怪不怪的一部分,有多余的时间只会去想如何将自己手上几千万的资产去翻个倍。

“上海名媛”在线拼团:互联网才是最魔幻的造梦空间。

其实这个故事的背后,也不能说这些人全错,毕竟爱慕虚荣这点小心思每个人都有,谁不想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个霸道总裁然后爱上我,谁不想站得高一点让所有人都看见。毕竟在这灯红酒绿的社会中,能够精致地生活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不过就是这点小心思用错了地方而已。

像这种为了炫富而炫富,最后只会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虚构建造的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认为自己能进入这个圈子,以为真的会有朝一日能因为遇到一个王子而高升。“上海名媛”的背后,终究还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