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重症医学科医生 王同璞
(1988年出生)
今天是我们来到武汉的第九天了,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第六个班次。
记得刚进病区的第一个大夜班是多么的彷徨。对周围环境的彷徨,对陌生工作系统的彷徨,对工作流程的彷徨,加上对患者病情的未知,心里压力还是巨大的。陌生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病区,陌生的第一次听到武汉当地方言,都给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工作了五天后,我们的医疗设备配备的更加齐全了,并且成功完成第一列气管插管、第一列深静脉置管等等工作,看到重危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生命得以维系,我感到无比开心。
有一天进入病房时听到患者说:你们这个来自西安的团队是最棒的,待人是最和蔼的,治疗方案也好,我们感觉康复的很快啊!心里那份欣慰和感动,真是无以言表。每次下班后我们的工作衣都会全部湿透,我们深知要用我们的汗水换来阻击武汉的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重症医学科护士 雷倩
(1990年出生)
2月15日,是我来武汉的第九天。今天,武汉大雪纷飞,景色很是漂亮。每天看着新闻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和一线职工、干部都在坚守岗位,不惧病毒,争分夺秒在疫情的最前线抗疫,我觉得能成为其中一员,倍感欣慰与自豪。
今天刚刚与家里人通过电话,原来我们家人也都没有闲着。妈妈是村里的党员,特殊时期,她也回到村里,参与值班,坚守岗位,守着村民的健康。还记得,走之前告知父母要前往武汉支援,老爸说:“去,学的这个专业就是要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没事,做好防护,去吧”;老妈说:“去,看新闻武汉那边医护人员根本不够,你走你的,孩子不用管,她爷和她爸带,但就是一点,一定要平安归来”。正因为如此,我走时都没有哭。弟弟和弟媳也是我院影像科的工作人员,疫情初始,我和弟弟被抽调到感染科工作,弟媳就一直坚守在影像科工作。
最近时常想起我的女儿,她今年4岁半了,想起她以前常常窝在我怀里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在医院上班,和你一起上班,打细菌怪兽可以吗?”我也常常对她讲:“可以啊,但是一定要勇敢、坚强、不怕辛苦、好好学习才行”,我苦笑无语,她总是连连点头,满口答应。其实,真的好想她,好想抱抱她,捏捏她,亲亲她。
在工作之余我也与老公和女儿进行了视频,每次女儿都会逗得我哈哈大笑。还记得我剃光头那天与她视频,她激动的说:“爸爸,你看妈妈,一天搞笑死了,没有头发了,妈妈,你不是奥特曼打病毒怪兽的嘛?怎么又变成光头强了?”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老公,结婚这么多年来,他总是默默的支持我、鼓励我,每次视频时她都会给我加油打气,让我做好自身防护,出色的完成本次工作。
今天我提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党员,在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努力提高自身。不辱使命,平安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综合外科护士 魏仲英
(1995年出生)
这次疫情,让人们想起2003年非典,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幼儿园是一个只知道看动画片的小孩子。这次报名来武汉,我觉得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我年轻不怕累,我会认真努力工作争取出色完成此次抗疫工作。
工作之余我经常回想起临行前家人对我的嘱托,爸爸说:“你的身后有国家、有政府、有我们,放心的去工作吧。”妈妈说“家里一切有我们,你放心的去工作吧,你是我的骄傲。”这些天的工作中得到了我院路惊宇副院长、滕琰主任、杨慧玲副主任(三位老师也是我院这次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副队长)李丹护士长等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才知道原来每个去支援和战斗的人,都有千万种不舍,同时他们背后也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支持。
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必将凯旋归来。与小伙伴们一起谈天说地,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露出灿烂微笑。
“
生命守护者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手术室护士刘珊
十天前,我自告奋勇参与了此次援鄂行动,告别家人、朋友、同事,来到了武汉这个陌生的城市,刚来这里的第三天,我的眼镜坏了。对于近视的我来说离开眼镜世界一片模糊,对于未知的上班环境我更是忐忑不安……所幸的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老师通过电话微信一直对我的关心鼓励从未停止,同事得知后托了朋友连夜驱车到自己家店里帮我配了眼镜,小学同学在邮局上班,知道我这边情况后,挺着八个月的肚子来回折腾去单位给我发了快递。那一刻我发觉,原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所努力,朋友的关怀让我勇气倍增。
为了工作方便,我把头发剃了,剃头前我专门问了问我老公,我说:“老公,你能接受我变成个光头吗?”他斩钉截铁的说:“我只要你人回来。”瞬间眼泪夺眶而出,没想到的是,他又给了我一个惊喜,他陪着我一起剃光了头发,他说咱俩一起留头发,比一比看谁的长得更快。家人的鼓励让我无所畏惧。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和同仁们相互关心,一起学习,拧成一股绳去战斗,觉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方的保障也很给力,经常听到家人电话中提起省上、区上、医院里领导时时刻刻记挂着我们,为我们操心着家里的生活,家里的孩子,事无巨细,使我在工作中免去了很多担心和顾虑。领导的抚慰让我安心上阵。
我想等到疫情结束,再来武汉,看一看武大的樱花是否可以媲美我们医院门口的樱花广场;尝一尝正宗的鸭脖、热干面味道能不能赶上我常吃的的凉皮肉夹馍;再登上黄鹤楼感受一下“故人已乘黄鹤去”留下的楼阁....我想在不久的以后,我的这些计划都会一一实现的,这一仗我们必胜,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呼吸内科医生王小健
今天来武汉十天了,亢奋和焦虑的情绪逐渐缓解,整理一下思绪,写下这几天工作的感受。
我们进隔离区以后,会在隔离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方便医护人员相互确认身份,二来也让患者知道你是谁便于沟通。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可我们用最大的声音,最慢的语速来交流,这样沟通起来也没有那么困难。
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话是“医生,你一定要把我治好”。这个时候我会大声的告诉他:“我们是国家医疗救援队成员,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治不好你们,我们不回家,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时候,患者会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查房时,我会把手机开在免提状态,和外边清洁区的医生实时沟通,这样可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患者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的检验、检查结果以及现在所需口服药,避免遗漏,当患者听到清洁区医生说:“收到、已处理、已开、马上给您看检查结果”时,患者心里是踏实的,会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二是清洁区医生可以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可以方便与患者交流。
每当我们看到治愈的患者出院时,就感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时候大家就会充满干劲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我相信治愈出院的患者会越来越多,疫情在我们的努力下也必然会退去,此刻我只想做生命的守护者,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
心存敬畏 承担使命
积极乐观 战胜疫情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
普外科护士 马瑞
刚从医院忙完回到酒店,今天已是我来援鄂的第12天,从一开始对未知事物的不知所措,到现在面对工作的沉着冷静,不由得想对自己竖大拇指。武汉,这个城市已经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因为有太多“第一次”在这里发生:第一次“推光头”,第一次乘坐“免费的包机”,第一次时时刻刻戴着口罩手套鞋套,第一次觉得如此被人需要过,第一次直面生死却又毫不畏惧......
尤其是想到刚来武汉,为了安全和方便,大家都需要剃光头,谁知第一次试着给大家剃头越剃越好,现在在医疗队除了马老师的称呼,我有一个新称呼——“托尼老师”,愿用一头秀发,换山河无恙。
今天下班的时候,和同行的队友在医院等回酒店的公交车时,头顶飞过一架飞机,我指着它问队友,你猜这架飞机上坐的哪里来的医疗队?队友笑着摇摇头,我心里想,不管它是哪个城市哪所医院的医疗队,但一定是中国的医疗队!这次参加援鄂医疗队将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珍贵的回忆。
2020年的我正努力地去做最坚强的自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的信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帮助更多的病患是我最大的心愿。待春暖花开时,疫情结束后,我想感受这座城市的热闹与繁华,现在大家宅在家就是对医护工作者最好的肯定与支持,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一篇篇来自一线的抗疫日记,展示的只是医务工作者与疫情斗争中的点滴,但大家在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却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抗击疫情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但是不畏艰难困苦的医务人员,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击疫情,值得我们点赞!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