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爱国卫生月开启,改善环境共享健康

2020-04-03   话匣子FM

今年四月是我国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爱国卫生运动正在全市范围蓬勃开展。在防疫措施不放松的同时,社区积极推进春季防蚊灭鼠的消杀工作、净化居住环境,促使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听记者顾赪琳发来的报道:

在普陀区真光路上的象源丽都小区,记者看到,每幢居民楼外侧的水沟都干燥畅通,物业保洁人员正在草坪上清扫宠物粪便。小区物业经理陈群说,春季是蚊蝇滋长的季节,他们采用有针对性的保洁作业模式,把疏通沟渠、清除积水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防止病媒生物孳生。

陈群:“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消毒,下午要腾出时间绿地上的狗粪污染源把它捡掉,对小区的明沟进行消毒,积水要全部处理干净。积水是蚊蝇滋长的一个地方。对没有鱼类的河道进行消毒药水的喷洒。今年把重心放在了一个点上面,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楼栋大堂里,张贴着各种卫生宣传告知。例如,七步洗手法、消毒液的正确配比、个人防护贴士等等。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罡介绍,通过疫情防控,居民的健康意识普遍提升。社区里各类卫生知识的普及、春季灭鼠灭蚊虫的消杀行动也“趁热打铁”,快速推进。

陈罡:“疫情开始到现在,居民意识上的提升,也是把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标准。结合这次卫生月,除四害已经开展了,药品、器具在小区里面已经铺设完成了。疫情这一块的工作,我们也没有放松,对每个大楼公共区域,还有电梯都每天消毒。一天两次。”

改善环境,共享健康,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加速养成。有居民发现,近期,小区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几乎看不到了。晚上散步大家也都戴着口罩、保持距离。

居民:“勤洗手,然后出门戴口罩。用酒精消毒擦东西,这些会形成一个生活习惯。”

居民:“看到现在至少随手扔东西没有了,倒垃圾也规矩多了。出去相互提醒,口罩一定要戴好,散步和人要保持距离。”

不少居民家里开始使用公勺公筷,借此机会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居民:“像我们五个人吃饭的话,六副筷子。现在通过疫情,天天都是这样,小朋友之前会觉得麻烦,现在习惯了。”

居民:“用公筷,我们家筷子都分开来的,你用这个,我用那个。小孩从小就这样子,你的什么颜色的,都跟他分好的。”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顾赪琳

编辑:黄丽娜

责任编辑:向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