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型战机在它的故乡美国不甚出名,但却在中国的天空青史留名,它就是柯蒂斯公司的鹰III型战斗机,音译为“霍克III”,中国飞行员称之为“新霍克”或者“新霍三”,之前装备过的“霍克II”就被称为“老霍克”。该型机是柯蒂斯公司在其为美国海军研制的F11C-3“苍鹰”型舰载战斗机/轰炸机的基础上取消着舰钩、换装木质机翼,将2挺7.62毫米机枪中的1挺换成12.7毫米机枪以强化火力,变敞开式驾驶舱为半封闭式,并将起落架改为可收放式。结果发现新机虽然速度有所提升,但因为起落架收放机构增加了不少死重,导致“霍克III”的机动性反而较“霍克II”有所恶化。
霍克III战斗机三视图
首先看中该型战机的是陈济棠控制的广东地方政府,1936年2月,广州当局通过洲际航空公司向柯蒂斯公司购买了1架整机和29套散件,随后又增购了11套散件。同时南京中央国民政府也通过洲际航空公司订购了30套散件。南京和广东购买的首架样机分别于1936年3月和5月分别运抵上海和广州,散件则于6月下旬分批运抵。1936年6月至9月的“两广事变”平息后,广东地方政府订购的41架霍克III全数被南京中央政府接收。因此总共有71架霍克III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分别装备空军第三、第四、第五大队。首次作战行动是在“西安事变”期间威慑西安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部。
进入1937年后,中日局势急转直下,大战一触即发,南京国民政府又紧急于1937年8月又增购了30架该型战机以补充一旦开战空军将要出现的巨大损耗。
高志航的IV-1号座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座机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霍克III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参加了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各个战场的空战,首次露面是1937年8月14日空军四大队的27架霍克III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在杭州笕桥机场上空截击了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前来轰炸笕桥机场的18架木更津航空队的“九六式陆攻”。取得当场击落2架,重创2架(其中1架在飞回台北的过程中坠毁,另一架迫降后完全报废),击伤2架的辉煌战果。因此8月14日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8月16日,5大队25中队的飞行员阎海文驾驶的2510号机在轰炸上海日军阵地时被地面炮火击中被迫跳伞,落在日军阵地附近后以配枪向包抄上来的日军射击,击毙三名(一说五名)日军士兵后以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死前高呼“中国无被俘之空军”。日军感佩其忠义,以全套军礼将其遗体埋葬并立“支那空军勇士之墓”碑以表纪念(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文章最后甚至惊呼:“中国已非昔日支那!”同年10月,日本东京新宿区举办了“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遗物。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无不敬仰)。
阎海文的2510号座机,空军第五大队第25中队10号机
由于日军随后投入了新式的96式舰战,性能全面压过霍克III。到1937年底、空军三、四、五大队所属的该型机几乎损耗殆尽。各大队不得不后撤休整,换装苏制战机。幸存的霍克III转交二线用于航空教学、同时担负机场防空任务。
1937年8月订购的那最后一批30架霍克III的散件于1938年6月经香港运抵中国。直到1940年才在重庆组装完毕。部分装备驻华南的第28和29中队,另有9架补充进第四大队,负担重庆的防空任务。利用其续航时间长、装备有夜战探照灯的优势拦截夜袭重庆的小股日军飞机。最后一架霍克III于1941年9月退役。
虽然霍克III在中国空军中装备时间不长,但是它确是中国空军大多数飞行员初上抗日战场的座机,其中不乏如高志航(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刘粹刚(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柳哲生(官方认定的抗战中国空军头号王牌)、董明德、李桂丹(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袁葆康(非官方的抗战中国空军头号王牌)、郑少愚(中共地下党员)、乐以琴(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罗英德、梁添成(另一个版本的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等中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也算是一颗快速划过漆黑的子夜的耀眼彗星吧。
刘粹刚的2407号座机,空军第五大队24中队7号机
袁葆康的2404号座机,空军第五大队24中队4号机
李桂丹的2101号座机,空军第四大队21中队1号机
乐以琴的2203号座机,空军第四大队22中队3号机
郑少愚的2204号座机,空军第四大队22中队4号机
梁添成飞2209号机,空军第四大队22中队9号机
柳哲生的2102号座机,空军第四大队21中队2号机
性能数据
乘员:1人
长度:7.14米
翼展:9.6米
高度:2.98米
空重:145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58千克
发动机:一台莱特R-1820-F53“飓风”型9缸气冷发动机,745马力。
最大飞行速度:386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925千米
武器装备:头部安装一挺勃朗宁12.7毫米机枪(左侧)和一挺勃朗宁7.62毫米机枪(右侧),中线挂点在不挂副油箱时可挂1枚227公斤炸弹。四个翼下挂架可各挂一枚50公斤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