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的房子,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那是你儿子撒的谎”

2019-09-03   大愚不慧

有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的人说恋爱修成正果才是婚姻。

婚姻经营的好的人,认为婚姻是生活的根基,是自己在外拼搏的底气;而婚姻经营不善的人,却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源自于婚姻,婚姻成了一种挣脱不得的羁绊。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阅历,承上启下。

承上,儿女成家立业后,脱离了父母自成一家。当这个小家庭成长了,也到了父母垂垂老矣的年纪,那时候也有能力偿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启下,夫妻组织家庭最重要的家庭责任就是后代的繁衍,这样才能保证血脉的延续与文明的传承不断。有的人甚至把儿女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将来自己故去后,证明自己曾来过这个世界最好的证据。

先有婚姻,后有家庭,婚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婚姻稳固,家庭和谐,夫妻可以心无旁骛地在外拼搏奋斗,日子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果婚姻不稳,在单位忙的四脚朝天,回家后还要跟老婆吵个头昏脑涨,那日子想想都觉得生不如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婚姻中夫妻之间矛盾重重?

原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内,一为外。

内部因素只要是夫妻之间三观不合,感情基础薄弱等。

而外在因素则是经济条件、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等等。

内部因素很难调和,但外在因素因只要方法得当,总有解决的办法。

马明出生贫寒,但足够努力,因为很小父母就告诉他,要想从大山走出去,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读书。

只要把书读好,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不负众望,那年高考马明超长发挥,考进了南方的一所知名大学。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在父母的期盼下,他顺利毕业走入社会。

大四那年,辅导员建议他继续深造,但出于现实的考虑他拒绝了,他想早点走入社会,早点赚钱,然后早点报答父母。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名牌大学毕业的马明,入职了当地一家大型企业,起薪较之应届生要优厚的多。

没多久他就意识到,要靠一月六千的工资在这座沿海一线城市扎根太过梦幻了,即便一年或两年后他月入过万,那也是杯水车薪。

因为,这座城市的房价像坐上了火箭,感觉像要冲上天际的节奏。

他想要返乡,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出去,怎么能再回来,这太丢自个的老脸了。

一介贫寒子弟,想要在这座城市真正地扎根下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娶个当地的姑娘做老婆。

马明的26岁那年结的婚,这距离他大学毕业已经快四年的时间了,结婚对象是当地城里人。

姑娘有房有车,岳父母有地。

跟马明不同,在姑娘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父母就把一套房子过户到了她的名下,言明这是给她的嫁妆,也是父母为她备好的婚姻底气。

姑娘把马明领回家时,当父母知道他是个外乡人时,并不太乐意女儿跟他交往。但姑娘很执着,直言如果父母不能让她体体面面地出嫁,那她就把生米做成熟饭,到时候,看父母还有什么脸面见乡里乡亲。

父母被气得够呛,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同意了。

婚后,马明退掉了自己的出租屋,搬到了妻子的房子中。

一晃四五年,小俩口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平静,马明朝九晚五的上班,妻子比较悠闲,只是时不时地去自己开的宠物店里转转,其余时间大多用来跟朋友聊天逛街。

但作为妻子,她还是合格的。为了马明,她学了烹饪、插花和烹茶,在家里没有一点骄纵的样子,相反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窝的马明倒像是个大爷。

马明的父母在家务农,虽然一年四季忙的不可开交,但对于儿子的事也是挂念不下。

为了让父母宽心,马明骗他们说自己在城里买了房子。

这可把父母高兴坏了,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对于马明所在城市的物价和房价也是有些了解的。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30岁左右的儿子,毕业后不到六七年的时间里,竟然可以在沿海一线城市买得起价值几百万的房子。

即便是只付个首付,那也要百万上下。

他们见人就夸自己的儿子有本事出息了,农闲时,他们突然想去儿子所在的城市看看。

一来认认儿子新房的门,二来也见识见识当下儿子的气派,也好回家后向别人吹嘘。

马明跟妻子说明了情况,妻子表示理解,并愿意配合马明来让他蒙混过关,毕竟公公婆婆也不会长住,往后的日子还是夫妻二人一起过,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但是对公公婆婆甚少接触的儿媳,显然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公公婆婆来了以后,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波澜。

儿子在大公司供职,工作稳定月入过万,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买了一百多平的大房子,这下子公公婆婆的腰板也硬了不少。

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她们发现儿媳妇的日子过得太清闲了,简直是懒人一个。天天跟朋友逛街聊天喝茶,这花的可都是儿子的钱,能不心疼吗?

公公一个大男人不好说,婆婆却能拉下面子来掺和儿子和儿媳的家务事。

她开始给儿媳派活,颐指气使。

看在她们暂住的份上,儿媳妇选择了隐忍,只要有机会就躲到朋友家,一走就是一天。

这更引起了婆婆的不满。

她开始明里暗里地让儿媳出去找工作,只要儿媳在场,就开始念叨儿子成才的艰辛历程和如今赚钱的不容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是就是有人不懂,唉!”婆婆指桑骂槐毕,又开始数落自己的儿子。

“你自己赚点钱也不容易,咋就不知道省着点花呢,当初你结婚时,我跟你爸离得远也没给你好好把把关,既然结了,离总归是不好的。当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过得好,这样吧,以后你的工资卡就由妈妈保管吧,每个月我定时定量给你们生活费,省的你们不知道节俭乱花钱!”

说到这,婆婆眼神莫测地看了儿媳一眼。

马明的老婆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就算结婚后,跟丈夫也是琴瑟和谐,自己操持家务也并非被迫,都是因为爱而自愿付出的。

现在被一个突然出现的婆婆连损带骂,她自然脸上挂不住。

忍不住反唇相讥道:“我家光拆迁就在市里分了三套房,家在城郊有房有地,我用得着靠你儿子吗?我连自己家里的钱都花不完,你不就觉得自己儿子在城里买了套房子出息了么,是不是现在还想给他换媳妇了?只是怕您换完儿媳妇后,还得从这搬走!”

“你什么意思,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媳妇,这是我儿子的房子,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婆婆气的差点跳起来。

“您想多了,原本只是为了哄你们两位老人开心,让你们回去也脸上有光,所以才答应配合马明,说我婚前的房子是他赚钱买的,谁知道您太不识抬举了!”

妈妈跟媳妇在一边争锋相对,而马明却面沉如水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说完,马明的媳妇拿着自己的包走了。

而事情的结局就是父母满怀尴尬的离开,马明既没有得到面子,也失去了里子。

但很明显,经过这件事情,马明与媳妇的感情也不复当初了。

总有人说,现在的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年轻人似乎不懂得婚姻的真谛,动不动就提离婚。

其实没有谁会拿离婚当儿戏,夫妻之间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走。

一段婚姻的破裂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夫妻双方已经没有了感情,他们再也无法在这段无爱的婚姻当中继续下去。

而有的婚姻之所以会面临解体,是因为其中参与了太多的人,比如双方的父母,甚至是亲戚。

当夫妻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夫妻关系,他们的感情自然就难以继续,这个家也难以稳定。

婚姻中,遇到最大的外在阻力除了经济就是婆媳关系。

在马明与妻子的婚姻中,原本并没有经济阻力,但就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母亲和媳妇的关系,不仅婆媳矛盾迸发,顺带着原本销声匿迹的经济阻力也浮出了水面。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就成了一段婚姻中的重中之重了。

处理婆媳关系,男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家庭中,为了避免母亲和媳妇发生矛盾,男人需要做好这些。

一、别讲道理

家是谈情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在家庭成员陷入焦虑、愤怒等等负面情绪时,最不想听的大概就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

如果在公司或者其他场合,或许她也就忍了,在家庭这样比较私密的场合,多数人是不会选择隐忍的。

你开始生硬地讲道理的时候,正好给了她一个宣泄的借口。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都是口不择言,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所以,男人在家千万别讲大道理。

二、别和稀泥

凡事有对错,家里虽然不是论对错讲道理的地方,但是在有冲突发生的时候,也别急着和稀泥。

当婆媳发生冲突时,事情总有缘由和对错,如果你想各打五十大板,那很显然占理的不服,有时候和错了稀泥,还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这时候,首先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将两个人分开,只要不面对面,也就少了继续冲突的必要条件。

当男人单独面对自己的母亲或媳妇时,切勿跟对方谈论“对头”如何的不容易等等,你要做的就是肯定你对面的人值得肯定的地方,至于不足之处,这时候并不是指出的最佳时机。

等彻底冷静了,才是找她们好好探讨一下事情是非曲折的时候。

三、别拎不清

不少家庭婆媳矛盾重重的关键并不在婆婆与儿媳身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儿子。

作为婆婆与儿媳关系的纽带,很显然儿子并没有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自己的母亲跟自己的媳妇发生矛盾时,最忌讳的就是男人拎不清拉偏架。

有的男人在母亲跟妻子争吵时,总是以母亲年龄大、不容易等为借口,强行要求自己的媳妇“理解”忍让自己的母亲。

而有的男人则是护妻狂魔,妻子稍微有点不舒服,他就会炸毛。

不论是护妻还是护妈,脱离了事情本身,这就是拎不清。遇事就事论事,千万别瞎联想,还让别人无条件地理解忍让,这样的事只有情商低的人才做得出来。

文/愚慧,图/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