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档神仙综艺。
这档综艺中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或者是这样。
还有这样的。
也有这种看了让人怪害羞的。
这个节目中还有四组风暴见证官,这些见证官看着似乎也不太“正常”。
何老师,一会儿开心成这样。
一会儿吃惊成这样。
一会儿又感动到热泪盈眶。
还有来自蘑菇屋的“默契兄弟”刘宪华和彭昱畅。
全程吃惊脸。
说的最多的词汇就是“哇哦!”为大家聊天提供了不少表情包。
说了这么多,这到底是是一档什么节目?
不是杂技!
不是秀恩爱!
也不是拼颜值!
而是一档正经但又有点“不正经”的舞蹈节目——《舞蹈风暴》
正经在于它的专业!
360度立体环绕拍摄,你在国内综艺是不是第一次见到?
120台摄影机呈圆弧形架设于棚内,它能呈现每秒12000帧的高清动态效果,是对瞬间的完美记录。
这一瞬间在节目中被叫做“风暴时刻”,它将舞者最美的瞬间留在荧幕中。
舞美专业,见证官来头也不小。
就拿见证官沈伟来说吧,绝对是大神级别的人物。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人震撼的《画卷》吗?
沈伟就是这个节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导。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舞剧表演教育领军人沈培艺。
资深舞蹈电视节目制作人扬扬。
参加节目的选手也都是大神啊!
首先,你们来品品这些选手的颜值。
长得好看就算了,跳舞还不是一般的棒。
就拿李响来说吧,4岁就已经开始跳舞,跳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把国内关于跳舞的奖项拿遍了。
甚至他还是春晚的领舞。
还有首席舞者胡沈员,身体柔软到让扒一姐怀疑他根本没有骨头,身体可以弯曲成任何姿势。
你相信有人看舞蹈会看哭吗?
这位胡沈员就拥有这种魔力。
在《舞蹈风暴》中表演的当代舞《儿时》就打动了不少人,连何老师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段舞蹈是胡沈员根据儿时的几个片段编成,小时候听海螺的声音、偶尔低头发现沙发下有很多遗失玩具时的喜悦,第一次离家时母亲在窗前送别的样子···
这些都被他记录在自己的舞蹈中。
配合着毛不易的《一荤一素》翩翩起舞,完全把观众带入了舞蹈所传达的情绪中,很难忍住眼泪!
这个节目让扒一姐最有好感的一点在于:它不是一个炫技的舞蹈节目。
每段舞蹈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舞者的心路历程,并且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即便是不懂舞蹈的普通观众也能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感情。
很多人应该对王晨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之前参加过选秀节目,中途因为种种原因退赛。
《舞蹈风暴》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将自己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和内心的变化编成了舞蹈,在舞台上尽情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绪低落时的自我封闭。
面对舆论压力时的无奈和无助。
断绝一切外界联系,自我疗伤时的孤独。
以及最后情绪得到释放时痛快!
看了这个节目才知道,原来语言和文字在舞蹈面前竟能如此苍白。
不止有感动的,也有趣味十足的,比如风暴联盟的《找朋友》,跳的正是当下人在网络世界中的现状。
品一品这个眼神、这个邪魅的笑容以及这个姿势,是不是像极了在电脑前准备和网友开黑时的自己?
在网络里、在游戏中,你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是网络情缘一线牵的网友。
但你们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网线一拔,回到现实中的你,依旧孤身一人。
真实到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专业的舞者、专业的舞台效果、专业的编舞···
以上是它的正经之处,但它也有“不正经”、调皮的一面。
而这一面,来自我们亲爱的见证官们。
他们在向观众输出专业舞蹈理念的同时,又在保证着节目的趣味性。
尤其是来自蘑菇屋的刘宪华和彭昱畅这兄弟俩。
每次看俩人的互动都忍不住露出姨妈笑,简直是节目的气氛担当。
而且,兄弟俩的观看视角完全和观众同步。
比如,单身狗在节目中看到别人接吻时受到暴击的表情。
又比如,在节目中磕到CP时的八卦心。
或者CP成真时,内心难掩的激动。
这么说吧,Ctrl c蘑菇屋兄弟+ Ctrl v= 正在收看这档节目的观众。
但,作为风暴见证官,俩人的角色可不仅仅是吃瓜。
他们在无形中形成一个配合,在向从未了解过舞蹈的观众们解读舞蹈的奥秘。
见证官刘宪华是有舞蹈功底的,当年也是因为舞蹈被选入公司而出道的。
他和彭昱畅既能为观众发现舞者身上不被注意到的技能点,又能代观众传达一些疑问点,相当于领着观众去解密舞蹈。
比如,舞者张翰的《醉忆生声》中有一个不被注意到的细节,如果不是刘宪华和彭昱畅,可能观众就要错过这个技术点了。
舞者张翰表演的时候,身上有一只酒壶,本来是拿在手里的,舞蹈过程中一个转身,这只酒壶就挂到了身上。
这是一个没人注意到的细节,但被兄弟俩发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舞者身上是有机关的。
看到这里,在电视机前的我都忍不住哇哦一声!原来每段精彩的表演中都有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细节。
事实上,这两个兄弟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好奇,都代表着观众的疑问,也正是因为这两位见证官,观众和专业舞者之间的壁垒好像被打破了。
作为一档向大众安利舞蹈的节目,《舞蹈风暴》有着特殊的意义。至少它为这些专业舞者提供了一个向外界宣传自己的平台。
节目中,胡沈员的一席话让扒一姐触动很深。
他说这些年他们走过了国外很多艺术节,也去过很多大的剧院,门票基本都是提前一个月售罄。
然而,回国演出后,票反而变的不好卖了,甚至要提前半年开始宣传。
听上去多少有点心酸,这些专业的舞者理应被更多人认识才对。
跳舞不容易,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梦想更不容易,《舞蹈风暴》的存在哪怕为这些勇敢追求梦想的舞者争取一丁点的利益,那便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