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市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平稳有序。
强化领导,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一是以“职责一致、责权对等”的原则,分别对10个县(市、区)、64个市直单列考核单位下达“差异性、精准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首次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编办、文明办等党委部门列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现对表对标、清单式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市安委会针对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召开4个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会议,针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适时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建立安全生产形势月分析制度,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重点解决道路交通隐患路段整改、公交车行驶安全和桥梁防护、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
三是完善责任机制。重新修订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通报、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及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挂牌督办、安全生产约谈、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安全生产奖励等6项制度,将安全生产与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推荐表彰评选、文明城市(单位)、综治、绩效、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四比六促”等挂钩,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四是警示通报常态化。对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高发的延平区、邵武市、顺昌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政府进行预警通报;对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不重视的市直部门进行约谈。今年以来,挂牌督办企业10家,约谈283家,通报56家。
五是完善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了10种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纳入联合惩戒对象、4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纳入“黑名单”管理,将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联合惩戒对象。已纳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故信息等70条。
强化执法,扎实开展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工作
市安委会制定《关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实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周报制度。
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单位和场所25127家,排查发现隐患27103项,已整改25801项,整改率95.2%,其中重大隐患42项,已整改26项,限期整改5074家,停产停业整改79家,取缔关闭19家,罚款391.5万元;联合惩戒5家企业、行政处罚128家企业,建立执法处罚企业台账,并及时予以公开曝光;依法依规对安全生产失信、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纳入联合惩戒对象以及黑名单管理。
强化保障,加快推进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精准应急救援力量。摸底全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完成全市民政、红十字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相关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初次调查摸底工作。
二是推进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南平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在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区建设危化品应急救援中心,总投资将达2.3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工程设计招投等程序。
三是强化应急演练。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应急演练共2674次,参演人数901524人,演练投入624万元,其中安全生产月期间应急演练共举办1546次,参演人数409002人,演练投入397.18万元。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武夷新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整体场地面积约为450平方米,融合原市安监局信息化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气象信息系统、水文数据系统、消防救援指挥系统、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国土地质灾害数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
五是完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督促、指导、跟踪候选社区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示范社区创建,目前我市已有6个社区候选单位上报国家评比2019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待评,较好地完成了过渡期间减灾工作。
六是提升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全市避灾点共储备床铺8000多床,床板1.1万多张,草席1.1万多床,被子约1.4万床、毛巾被4400多床,应急灯2300多个,餐具3.5万多套,洗漱用具2.4万多套。下拨65万元补助资金,建设26个避灾示范点,23个已完成建设,其余在建设完善中。
七是精准灾后重建。今年我市共发生10次自然灾害,受灾85.8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2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81.3亿元。在省应急管理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下拨救灾资金1.08亿元,通过农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向灾民理赔1700多万元,灾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市迅速开展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户601户,能够按计划迁入新居。
八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开通微信、微博“南平应急管理”,与中国应急管理报、闽北日报、南平广播电视台、东南网南平站等媒体合作,加大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 (邵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