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这是属于永春人的坚守与温暖

2020-02-08   永春网e

坚守温暖

人间最美,

不过万家灯火。

欢声笑语的背后,

是无数人的辛苦守护。
因为一场特殊的疫情,

有多少永春人,

在元宵佳节

依然奋战在防疫前线。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

却不约而同选择火热和赤诚。

点点星光,

点亮星河,

无数奋战的身影清晰又明亮。


桃李

_

_

怎会无动于衷 居家也是贡献

_

小杨主动宣传防疫知识

(张文庆 摄)


花信

_

_

一场从卧室到客厅的婚礼

_

1月26日午后,没有策划,没有宴席,桃城镇桃溪社区的秦融、张海林夫妻举行了一场从卧室到客厅的简单婚礼。


“特殊时期要顾全大局,我很多朋友都有孩子了,还有孕妇,风险太大。为了对关心我们的人负责,全家人一致决定取消婚宴。”秦融说。


这一段只有四个人参加的婚礼短视频在永春县火爆传播。 “非常时期非常婚礼,有意义!”“好亲切的婚礼!”“太可爱了,会火!”……虽是没有亲朋好友现场见证,却收获了更多网友的云祝福。

秦融、张海林一家人

(秦融 供图)


而立

_

_

单木不成林 粽子姐妹花

_

林燕红、林珊婷坚守7天走出留观区

(叶国强 摄)


1月27日,永春中医院医护人员林燕红、林珊婷上班时间接到立即前往医学观察区待命的指令,她们无暇告知家人,就直奔观察区;她们把自己包裹得像粽子一样严严实实,防护衣服笨重,工作一会便汗流浃背,时间久了,手臂上还出现了红色斑点,为了不上卫生间,她们尽量不喝水;每日工作繁忙,经常得忙到凌晨3点,日均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还得半闭着眼睡,随时应付各种要求;收到留观人员一句感谢,意识到自己不再被排斥,她们顿时泪流满面,所受的委屈顷刻间化为乌有。


不惑

_

_

敢当方是不惑

_

农历大年廿九,刚刚回到厦门家中准备过年的驻村干部杨冬梅,通过媒体得知疫情形势不容乐观:“魁斗村有3000多人,年节习俗尤其多,难免人群聚集,若不提前设防,后果难以想象。”她当即乘车回到村里。

到村后,杨冬梅立即与村两委沟通确定防疫方案,地毯式排查登记湖北返乡人员名单并督促居家隔离;召集14个村民小组的网格员明确责任与分工;劝告村民取消请客聚餐等活动;设置口罩垃圾分类桶,在主要路口设卡;组织村里的十几位妇女利用医用纱布、保鲜膜、棉布自制口罩,解了燃眉之急……

同时,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杨冬梅发挥自己特长,为村民写了一封疫情期间的心理自助建议公开信,引导村民理性看待疫情,给村干部和群众很大的心理慰藉和帮助。

杨冬梅组织村里妇女自制口罩

(杨冬梅 供图)


天命

_

_

送女儿出征 两难

_

1月26日,永春县总医院护士徐珍梅值完夜班,回到离单位30多公里的家中。刚要在温暖的被窝里补觉的她,得知可以加入福建省驰援湖北的第一批医疗队后,立刻主动请缨,抢到了仅有的两个名额。徐珍梅在简单吃了几口热气腾腾的“母亲牌”面线鸡蛋后,便踏上了征程。


徐连理、徐秀菊与女儿视频通话

(张文庆 摄)


花甲

_

_

山歌声援《今年过年不出门》

_

“响应政府的倡议,在厝安心做过年。出门赶紧戴口罩,不办宴席不迎龙……”近日,由一群60多岁老人演唱的闽南山歌《今年过年不出门》传遍了一都群众的朋友圈和各聊天群,歌词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意义不凡。


“在防控疫情的时刻,我们一都山歌协会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村民普及防控疫情的正确做法。”山歌编写者、一都中心小学教师黄昌盛说,“同时还录制了会员表演的视频,并广泛转发,告诉大家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好好待在家里、不办宴席、不举办聚集性群众文化活动等。自己人说自家话,把防疫的相关知识唱到自家的心坎上。”

古稀

_

_

我不是英雄 但绝不旁观

_

1月30日,正月初五,在永春五里街镇高垅村,73岁的老党员、退伍老兵黄燕镇在得知村里一老人过世后,就直奔事主家中,跟事主分析利弊,要求其必须简办,得到了事主的理解。黄燕镇提出简办的方案和意见,并在现场对所有的细节一一把关监督。

黄燕镇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刘碧珍 供图)


“早上五点多去世,下午三点就出殡完成,整场时间之短、程序之简,在这里真是史无前例。”当地村民对此很是赞赏:“在特殊时期,简办丧事,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同时也是一种文明新风尚,很值得提倡。”


“防控疫情当前,我们简的是流程,减的是时间,剪的是人情债;不减的是大义,是孝心,是人情味。”黄燕镇倍感欣慰。


愿人间无恙

望团圆安康

愿家人平安,

朋友相伴,

国家繁荣富强、盛世长安!


作者 | 桃源乡讯记者

责任编辑 | 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