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高考学霸的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2020-08-04   鲸鱼奶妈

原标题:3位高考学霸的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描述孤独: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可见,孤独的道路并不好走。

我们在生活中也听过这样的话——"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孤独'一次仿佛更多表达是贬义,人都是群居动物,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转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人际交往本身也是一项技能,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仿佛更受到大家的重视。

有许多家长向我咨询过类似于"孩子不爱和人打交道""孩子不太合群"的问题,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校园生活,从而间接性的影响到学习发展。

其实并不用慌张,其实孩子是否能成才并不是需要刻意的融入新的集体,相反,很多表现得'不合群'的成功者大有人在。

以下三位高考学霸的发展经历向我们提供忠告:不合群,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1、"我拥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专心去研究学习上的问题"

小学是因为青春痘而不受待见,初中时因为性格倔强而不合大流,这让申思成为了一位"独行侠",似乎没有存在感的他,却不断埋头苦干,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不合群"的状态下,申思并不是自甘堕落着,相反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曾经的他也想要融入集体,但那让他发现那种相处模式并不适合自己,强颜欢笑融入其中反而使自己更加内心空虚。

大部分的人难以忍受孤独,小部分的人无法忍受喧嚣。

"我发现自己属于那一小部分"申思这样对自己说。

于是他开始尝试脱离,以一种相对缓和的方式,'不合群'后的孤身一人,却不会导致他心怀落寞,因为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在了学习上,这样的付出,也铸就了最后的成功。

2、"我开始习惯孤独,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也逐渐学会适应"

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超一本线近一百分的小宋,在得知成绩后情绪难以控制,父母也喜极而泣,一家人紧紧相拥。

成功之路充满坎坷,小宋本身性格就是比较内向的,在学校班级担任了学习委员一职,但却很少与同学打交道,据他坦白自己并不是不想与同学友好相处,而是很多话题他都难以插话。

再者,家境拮据的他从小便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考取名牌大学,所以他开始学着适应"不合群"的学习生活,但他本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在忍受孤独时间里,他的心理承受和情绪控制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3、"朋友其实不需要很多,遇到志同道合的最为理想"

"我爸妈其实挺鼓励我认识新朋友的,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朋友其实并不需要很多,遇到志同道合的挚友最为理想。"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高考毕业生许方面对'不合群'这一话题,给予了这样的回答。

在学校同学的眼里,许方确实有些不合群,班级内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很多时候她都选择不参加,而她本人也做出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故意的表示反对,而是选择将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也可以遇到有相同爱好的人。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人,但一直相伴的挚友却非常难得。

在许方看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否则的话不如去让自己多为发展付出努力,耐得住寂寞方能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不合群,或许才是最好的成才之道

有的时候'不合群'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虽然生活在集体中,但是也需要私人的空间。

学习本就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很多孩子'不合群'但是选择了慢慢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有对性格和心理的强化训练。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芳华。

我们不能片面性的看待孩子'不合群'的表现,也要看到孩子在这一状态下积极的发展表现,并且及时的帮助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懂得在沉默中积攒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