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峰和萧峰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孔子和孟子怎么说

2020-04-28     百家争鸣武侠

乔峰和萧峰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孔子和孟子怎么说

《天龙八部》中金庸塑造了乔峰这样一个英雄形象,他智勇双全,豪气冲天,凛然天神,但是这样一个绝顶的英雄人物,却始终受到命运的捉弄。

他周岁之前,是契丹人,名字叫做萧峰;周岁之后到三十一岁之前,他是汉人,名字叫做乔峰;三十一岁之后,他又叫回了萧峰,又做回了契丹人。

从萧峰到乔峰,从契丹人到汉人,这三十一年,乔峰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契丹人。

三十一岁那年,无锡杏子林中,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从此开始了与命运不屈的斗争。

原来三十年前,他的亲生父母就已经在雁门关身死,自己是被杀害父母的仇人带来寄养在少室山下的农家。这对乔峰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他突然由汉人变成契丹人,于是他开始苦苦追查自己的身世。

却没想到从小养育他到大的义父义母乔三槐夫妇无端被杀,数十年不分寒暑教授自己武功的恩师玄苦大师被杀。至亲的离世和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乔峰痛苦不堪,但是他没有就此认命,反而愈挫愈勇,决心一定要查清楚自己的身世,哪怕真是契丹人,又何妨?

雁门关外,乔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确实是契丹人,是辽人。契丹人又如何?契丹人也是人,契丹人中也有英雄好汉,就像汉人中也有无耻败类一样。

于是他又叫回了萧峰,从此他在中原行走,自报家门的时候都会说:“在下契丹人萧峰”。他特意在名字萧峰之前加上了“契丹人”三个字,就是强调了自己的身份,再也不是丐帮帮主乔峰,而是契丹人萧峰。

那么乔峰和萧峰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要问中国古代的先贤圣人孔子和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成就仁义,孟子说取其正义,只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就达到仁的地步了。

什么是仁?仁在孔子来看,就是仁德,仁爱。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尊则,更是一个君子应当践行的基本行为尊则,仁者要爱人爱世界。

《论语·卫灵公》中有言,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意思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没有因为求生而损害仁的,都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身成仁。

杏子林子商略平生义,丐帮倏起叛乱,乔峰智勇双全,倏然之间平息叛乱,避免了丐帮的分裂和内斗。

乔峰平息叛乱的方法,就是孔子口中的杀身成仁。

面对肘腋巨变,乔峰义释背叛他的四位长老,并自流鲜血为四人洗清罪孽,这等行为,岂不是仁者爱人的集中体现?称得上大仁大义四个字。

阿朱在少林寺身受重伤,命在旦夕,乔峰仅仅只是和阿朱有过一面之缘,不但多次输送真气为其疗伤续命,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单刀赴会带阿朱去聚贤庄求医。岁万千人吾往矣,聚贤庄聚集了数百名武林高手,在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欲杀乔峰而后快。乔峰见到许多故人,其中有不少是昔日的好兄弟,如今却成了陌路对头人,不免一场血战,孰生孰死,都是永别,乔峰不忍,心潮澎湃,喝酒断义,接下来哪怕是你死我亡,也不算忘恩负义。

乔峰以太祖长拳击败少林高僧的长江三叠浪,单手扼住少林高僧颈动脉,生死只在一瞬已经,乔峰却心软了,面对要置他于死地的对手,手下留情,说道:“乔峰一身武功出自少林,所谓饮水思源,岂可屠戮少林高僧,反正我今日也是一死,就少杀你一个。”此等胸襟和气度,孰人可比?

雁门关外,手无寸铁的契丹牧民被宋朝边境官兵屠杀戮,毫无反抗之力,乔峰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是契丹人,他不顾阿朱的劝阻,毅然出手营救弱势的契丹牧民。

乔峰的行为,处处透露着仁,孔曰成仁的仁。

也正是在此——雁门关,一个与乔峰的身世宿命冥冥之中绑定在一起的宋辽边境关隘,乔峰的验证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果然是契丹人,一个自小生活的大宋完全不懂契丹话的契丹人。

于是,他不再是乔峰,他是萧峰。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并且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着重突出了“义”。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有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对很多读者来说,想必都是耳熟能详的,意思是生命和正义都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如果两者不可同时得到,在面对生命和义二选一的时候,他会舍弃生命而选义,也就是舍生取义。

少林寺藏经阁萧峰面对慕容博,慷慨激扬的陈词让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所谓尽忠报国,为人臣子应该做的是保家卫国,改善民生,而不是领军出征,开疆辟土,建立功业,为一己私欲,令天下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好一个萧峰,不卑不亢,义正辞严,慷慨激扬,宅心仁厚,不愧是:唯大英雄能本色,萧施主当之无愧。

雁门关外,萧峰为了宋辽百姓,为了天下苍生,力谏辽帝耶律洪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鲜血来换取宋辽的和平,此等行为,正是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萧峰的行为无愧大义二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折射出的是一种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关于生死和仁义的精神气节,而乔峰和萧峰的结合,完美的诠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堪称儒家之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乔峰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武功盖世,将个人英雄主义演绎到极致,在江湖上无人可敌,但是乔峰始终只是一个江湖豪客。当他升级为萧峰之后,他的思想开始丰满,开始转变。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才是最适宜的答案,萧峰的思想突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天下苍生,在此思想基础上,萧峰的形象变得愈发高大和熠熠生辉,从江湖豪客变成思想的先觉者和行为的先行者。

而这正是乔峰和萧峰的根本区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qZeyHEBfGB4SiUw20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