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我们聊聊“精致穷”为什么不可取

2019-11-12   豌豆花书影人生

上周四《奇葩说》的辩题很有意思: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双十一刚过,很多“精致穷们”刚刚完成本年度最隆重的购物,和你聊聊“精致穷”这个话题,恰逢其时。

精致穷不可取

精致穷,我错了吗?看到这个辩题,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方,不支持精致穷。

《奇葩说》那期节目,正方傅首尔、詹青云、黄执中三位大神给出了很好的理由。

傅首尔说,年轻时不必刻意追求外在的精致,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正是那些“不精致”的坐冷板凳苦读写作的日子,成就了今天那么受人欢迎的她。

詹青云说,当我们为精致买单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花钱,只是为“精致”这个概念花钱。 但什么是“精致”却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而是由流量、网红和商家所定义的。真正的精致需要时间酝酿,而不是靠消费创造。

黄执中说,追求精致,错失了拥抱朴素的机会和享受粗糙的能力。追求精致的人没有办法享受到粗糙带来的自由和自在。

他们都说得很好,但我今天想讨论一个新的点:

“精致穷”不可取。你精致,没有错。穷,也不怪你。但你如果为了精致而把自己变穷,那就是有错。

我的理由看起来很俗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养成节俭与攒钱的习惯。

为什么?

第一,在人生的很多关键转折期,积蓄能为你创造机会。

第二,贫穷时的“稀缺心态”,会导致穷人更穷,因此,我们永远要努力为自己创造“余闲”,而不要让自己陷入“稀缺”。

攒钱不会让你风光无比,但也不会让你关键时刻陷入困境

在这个崇尚超前消费的时代,我跟你说年轻人应该多攒钱,你恐怕会觉得我古板、守旧,生活毫无情趣。

但我的个人经历让我明白,攒下来的钱,能在关键时刻给你底气。

今年五月份,为了调整职业方向,我裸辞了,在家待了三四个月。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谨慎小心又很没安全感的人,裸辞不符合我一贯行事的风格。

但我心里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做出改变,在新的方向上给予自己成长空间,我必须辞掉当时的工作。

然而,裸辞就意味着没有收入,要担心房租、日常开支的问题。

我该怎么办呢?安于现状吗?

在我最纠结的时候,让我最欣慰的事情是,一直以来攒钱的习惯,让我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应对几个月没有收入的日子。

因此,积蓄并不是一笔“付不起首付的没用的钱财”,而是在人生转折期、职业瓶颈期给你提供安全感的护城河。

知乎上有个有意思的话题:90后的一代,真的还能通过攒钱改变现状吗?

有人在回答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他大学时在培训机构兼职打工,平时自己也会存钱,后来利用这笔钱考了个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再报了个嵌入式Linux开发培训。

找实习时,这两项技能成为他简历上的加分项,让他很快找到了不错的实习机会。

找工作时,这段实习经历又成为他另外一个加分项,最终让他很顺利地拿到几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offer。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人的优势是不断累加的,只有打开一扇门,才能拿到下一扇门的钥匙。

而这位回答者最初建立优势,依靠的就是攒钱,并用这笔积蓄来投资自己。

《财富自由》一书的作者认为,即使是2019年,普通人想要致富的方法其实没变,还是节俭致富。

节俭,表现为进行长期储蓄、降低开支来严格遵守财务计划。

有清晰财务计划的人,从不会在双十一时,因一时冲动而违背计划,买一只李佳琦推荐的口红。

为自己创造“余闲”,不要让自己陷入“稀缺”

为什么不要为了精致而让自己变穷?

因为穷的状态,是一种稀缺状态。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这种稀缺心态,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比如:在饥饿状态下,人们会更加关注食物的存在。在失业状态下,人们会对一些招聘信息特别有需求。

稀缺,会让人只关注紧急事件忽视重要事件,会让人习惯性透支未来,会导致人做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占用过多认知资源,甚至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下降。

上面所说的理由,都是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在长期研究贫穷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稀缺》。

在稀缺所导致的所有问题中,透支未来资源和反复权衡利弊所带来的心智负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比如说,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容易造成当事人手头永远紧张、利息越滚越大的悲惨处境。这是因为当你第一次透支后,每个月你刚拿到钱就得还账,以至于会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如果不巧某个月还需要交个房租或者出个份子钱,那么你所面临的稀缺会更严重。

另外,人穷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累,这种累,很大程度来源于你做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利弊所带来的心智负担。当你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只有1000元时,你需要权衡中午的15块钱是花在吃饭上,还是买杯奶茶喝;你需要权衡上班路上下大雨时,是委屈自己挤公交还是咬咬牙打个的。

权衡让人心累,消耗精力,也会让你的注意力太局限于眼前的事,而忽视更长远的计划和发展。

怎样避免稀缺、贫穷带来的恶性循环呢?

《稀缺》的作者建议要创造余闲。物质积累上的余闲,就是学会攒钱,不要透支。

结语

最后来总结一下,为什么“精致穷”不可取?

因为贫穷的状态会让人在面对人生关键转折时缺乏底气,也会错失一些需要冒险的机会。

还因为穷(稀缺)的状态,会让人透支未来,造成心智负担,导致陷入稀缺的恶性循环。

关于这个辩题,有一个对立的声音很受欢迎:年轻时就该精致穷,现在不精致,等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就没有精力再去精致了。

对此我想说,他们恰恰想反了,事实可能是:如果你现在好好规划你的财富和未来,也许到中年时,你就拥有了强大的应对危机的能力,那样,人到中年的你,还能依旧精致。

很多教理财的课程都会分享这么一个观点:理财会让你变得更加富有,但理财的基础,往往来自你攒下的第一桶金。

因此,从现在开始,克制住超前消费的冲动,钱攒起来吧。

你攒的不仅是钱,更是你的机会和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