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村又名“永川”,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沧海桑田,村委会所在地汪口村距今有近1000年历史。历代续建的井泉沟渠、堤坝桥涵、村巷石阶、码头驳岸、水利设施、古树名木等古代乡村要素自然淳朴,保护良好,于2009年被评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
沿溪流由东向西延伸,迤逦展开。村前隔河的“向山”如一扇绿屏,气势壮观,使汪口发展形成了“山,水,市,居,田园风光”的村落布局形态。
汪口是一个由于水路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商业性古村。
放眼望去,向山沿着永川南岸,逶迤延伸,宛如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这一边的汪口村严严实实地遮挡着,这就是被村民们称为“向山绿屏”的汪口最美的景观之一。
”山环水绕,风景秀丽”
汪口村_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文风鼎盛,人文蔚起,走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贾,名士贤达。 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及众多的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深厚的徽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仿佛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
眼前的景象正是一幅清新的春日田园图,远山近水,人家以及盛开的油菜花。
在东线的公路上有一处高坡正好可以俯视汪口村的全景。
其村落空间的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
俞氏宗祠位于村东头,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上除规定的正屋并排三间以外,又视功能需要在正屋的前后左右建庭院、书斋、橱房、作坊、花园、牲畜圈栏等余屋,子孙繁衍,不足以居,就以回廊三间的型制往后扩建。
如该村“慎知堂”就有三进六堂,14个大小天井、2个塾馆及1个前院加一个花园。
虽然明洪武年间以后,朝廷对民间建筑有严格的“三间”等级限制,但汪口古村落的建筑型制仍相当丰富。
汪口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这里有:被誉为“艺术宝库”的省保文物单位“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
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汪口村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漂亮的古村,值得一游。村子不大坐落在河边,进村口两颗大樟树,游览就是一条主道,两边是原村民的民居。
大樟树
逛巷子,故居,看祠堂和乡约所,在巷子里逛还是可以感受民风民俗的。
浅雕、深雕、圆雕等工艺作品栩栩如生,太赞了,不得不让人感到由衷钦佩。
微派的建筑风格,每一处每一个拐角都是一道风景线。
汪口很有特色,原生态保持不错,看着超过百年房屋,能体会到悠悠岁月流淌的痕迹。 清澈的小溪,近代建筑中耸立的老屋,淳朴的村民,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没有人山人海,也没有浓浓的商业气息,只有慢慢沿着石板路,边看边听,边思边想,宁静致远,有着深深的念想。
感觉很安静,游览古村这样比较好,这在婺源的老房子不多见的,里面建筑精美,雕梁画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