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蒙受历史冤屈,为何李鸿章逐渐得到谅解,秦桧却不能

2020-09-10   王春秋史

原标题:同样是蒙受历史冤屈,为何李鸿章逐渐得到谅解,秦桧却不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李鸿章给我们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比较负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李鸿章是慈禧唯一指定的“形象代言人”,而且签下了不少的丧权辱国条约。

而像是卖国贼和汉奸等词汇,都是李鸿章身上的标签之一,甚至当时还有些比较激进的人,都是要求杀掉李鸿章以作安慰。但是,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却在近年来迎来了很大的转变,而

这位曾经代替慈禧背黑锅的李中堂,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了洗白。

可要是再把时间继续往前推到宋朝,当时另一位帮助宋高宗成功给岳飞定下罪名的秦桧,却为何得不到相同待遇呢?

秦桧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位“著名”的大奸臣,曾主导了莫须有的惨案,害死了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但是,只要对当时的宋朝的政治制度有些许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秦桧虽然身为地位高、权力大,但是仅凭其一人,还是不够有能力杀害岳飞的。

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再到一出“杯酒释兵权”的苦肉计,从此重文轻武就成为了宋朝的基本政治理念。虽然文能“治”武,但是文臣的权力和职能,还是要依附和服务于皇权才得以实现的。而在宋朝之后,纵使文官的权力再大,只要后面没有了最大的靠山-皇帝,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但是,就在北宋和南宋交际之间,社会动荡的趋势之下,手里有兵的武将才是真正的NO.1。

根据史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来看,秦桧最初并未想真的就对岳飞下死手,但是宋高宗也就是赵构,根本也不可能采纳秦桧的建议。

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岳飞一直主张收回失地,这点可以,但是岳飞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迎回钦宗和徽宗二帝,这两位皇帝回来了,那宋朝的皇帝给谁当,赵构又去干什么?

所以,赵构必须要把岳飞的这个目标给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岳家军的声望太大,而且本质又是正义的,而赵构显然就要借刀杀人了,所以就把这口“黑锅”放到了秦桧的背上。

但是,为何已经明知秦桧是被迫接锅了,为何其不能像李鸿章一样被洗白呢?

1、年代原因

首先

李鸿章所处的清末距今也才不过二百余年的时间

,而且各方面的相关记载也都是极为丰富,所以也更方便理性的人做出更全面的参考和评价。

但是秦桧所处的年代到现在已经是接近一千余年了,

相关史料的记载也是比较匮乏,甚至是无从考证,

这也加大了我们的考证难度,并减小了关注程度。

2、掌权者的形象差异

关于当时的实际掌权人赵构和慈禧的形象特点,也是差异极大的。赵构书法精妙,艺术造诣极高,而且其在经济方面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另外赵构还被后世认为有过“中兴”之举,所以其总体形象还算是不差的。

所以无论如何,黑锅还是要由秦桧继续背下去。

可慈禧就不同了,慈禧一直就被认为是祸国殃民,贪污国家财政,可以说是一直就未受过正面评价。于此形势下,

现代人对李鸿章的态度也多了一份同情,并愿意为之翻案。

3、朝代的延续时间

秦桧之后,宋朝虽然苟延残喘,但好歹也是维持了一百多年

,而封建社会中,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谁敢公开说皇帝的不是,所以只能将怨气撒在秦桧的身上。

而李鸿章去世之后,清朝刚刚过了十年,就宣告灭亡。清朝末期,社会内部黑暗,官员贪腐问题严重,民众也一直生活与水深火热之中,

民众们自发的就会仇恨清末的领导人慈禧。

4、气节

岳家军的故事经过近千余年的传诵,岳飞的名字已经和中国人的爱国情结等相互连接,而且这种情结已经超过了真正的岳飞本身。

而越发的敬仰,也就会越发的仇视加害于岳飞之人,这也使得秦桧还得是继续担责。

某种程度来说,岳飞和秦桧这两个名字已经成为共同体,

提起其中一个,就必然会想到另外一个,而其中一个是民族英雄,是爱国将领,另一个就只能是人见人骂的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