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我打你,是为了你好”的家长,真的教育好孩子了吗?

2019-07-21   茶九的情感茶馆

前两个月,韩国新上映的电影《小委托人》,将“打孩子是教育还是虐待”这一话题搬到大荧幕上,引起很多同样经历的网友的共鸣。

多多和小俊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对他们冷漠而粗暴。一天,爸爸领来一个陌生的女人,对他们说,这是他们的新妈妈。

姐弟俩很开心,以为终于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妈妈的疼爱了,没想到这噩梦的开始。

继母经常以教育的孩子名义打孩子,两个孩子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有一次,继母对姐弟俩又是一通猛打后,年幼的弟弟因为肠破裂而死。继母为了逃避罪行,强迫多多替她顶罪。

虽然结局多多摆脱了罪名,也摆脱了残暴的父母,但这个过程付出的代价太沉重。

在东亚文化中,很多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打孩子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是,打孩子对教育孩子真的有用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Elizabeth Gershoff 通过对众多现有的文献再次分析,研究打孩子是否能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结果显示:打孩子的行为,只能让孩子短时间顺从,但只要家长一离开,孩子就会恢复原来的错误行为,甚至会变本加厉。

同时,打孩子这种惩罚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自尊感和自信心会更弱。且孩子成年后,会更容易沿袭父母的行为,对自己的子女也会打骂。

既然那孩子犯错时孩子不能打孩子,那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可以尝试用罚坐法来教育孩子。

曾经红遍欧美的英国教育节目《超级保姆》中,“超级保姆”乔·弗洛斯特分享了自己在长达16年照看孩子经验总结中,出来的“罚坐法”,这一方法对于犯错的孩子,很有效果。

以下是具体的罚坐方法:

当孩子犯错误时,先给孩子一次警告同时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被罚坐,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什么行为是错误的。

根据年龄设置罚坐时长,一般是一岁一分钟,如果是3岁的孩子,就设定3分钟。把调好的闹钟放到孩子能见到的地方。孩子无法度量时间的长度,不能理解一分钟是多长时,让孩子知道清楚地看到惩罚时长,不会让孩子产生恐惧。

罚坐结束后,再次给孩子解释罚坐的原因,加深孩子对子错误行为的认识的同时,也是告诉孩子,父母不会无缘无故地惩罚孩子。

让孩子必须道歉,让孩子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如果孩子不到钱,就让孩子继续罚坐,直到他想道歉。

孩子道歉后,给予孩子拥抱和亲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在惩罚过程中,如果孩子跑出罚坐的地方,要把孩子重新带回,并重新设置开始时间,让孩子知道,罚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态度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能一个罚孩子,一个跑去安慰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是并肩作战的;同时一定要掌控好局面,树立好信心和威信,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反思,改变自己的行为。罚坐不仅是惩罚,而是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

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研究结果表明,打孩子并不能教育孩子,还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现在打孩子,孩子弱小无法反抗,但当孩子长大,有能力反抗的时候,父母还呢个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呢?

所以,那些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经常说“我打你是为了你好”的家长们,如果真的想教育好孩子,请用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