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不需要“生物多样性”?

2020-05-22     国家地理中文网

原标题:人类需不需要“生物多样性”?

吉尔吉斯斯坦反偷猎小队没收了这只雪豹。据估计,过去20年该国雪豹的数量已下降一半。

摄影:CYRIL RUOSO,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

今天的纪念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联合国大会早在2000年就通过决议,

将此纪念日设立于每年5月22日——

旨在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然而20年过去,

眼前血淋淋的数据会让我们意识到,

这个纪念日仿佛是对人类自己的讽刺。

日本捕鲸 | 血浆从日本捕鲸船上流下。日本一直以来被指控利用科学捕鲸项目,来掩护商业捕鲸。

摄影:Kate Davison, EYEVINE, REDUX

于是你会开始置疑,

到底是“生物多样性”

还是“生物多样灭绝性”呢?

《濒危》的作者Tim Flach在书的一开始写道:

“这本书的名字叫‘濒危’,

但问题是,什么濒危?”

所谓濒危,

远不只是我们平素印象中,

白鳍豚、斑鳖、中华鲟等极端例子。

自1970年,地球上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其种群数量已经下降50%以上。

美国得州一家动物标本商店展示着新近猎取的长颈鹿。你还以为长颈鹿依然遍布非洲大草原吗?全世界长颈鹿的数量在3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40%。

摄影:AMI VITALE

根本不是少数的“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是全世界20%的物种都面临灭绝危险。

这才是濒危。

肯尼亚一间已获许可的屠宰场里,工人准备处理一张驴皮。过去十年来,由于驴的数量大幅减少,驴皮价值激增,每张皮价格可达400美金——几乎没有一只驴,能够活着走出非洲。

摄影:TONY KARUMBA, AFP

生物多样性,

恰恰代表现在的生物多样灭绝性。

即使我们经常看到的动物,

也在悄无声息走向濒危,

但你会想到连虫子都处境危险了吗?

摄影:JOHN SEAMONS, MY SHOT

昆虫在动物界占比八成,

四分之三的开花植物依赖其授粉,

否则大部分植物将灭绝。

摄影:DAVID LIITTSCH WAGER

从1989年到2016年,

德国保护区内飞虫 下降率高达76%,

虫子的减少绝非儿戏,

《卫报》更就此发出过 “世界生态末日”警告

雄性热带蓝闪蝶翅膀的镶嵌标本,但这种流光溢彩的美丽来自死亡。

摄影:CARY WOLINSKY

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

也未影响到顽强的虫子们,

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

甲壳虫的数量 减少80%以上

其多样性 下降近40%

自19世纪末以来,

蝴蝶 减少近85%

从2012年开始,

北方蜉蝣种群数量 下降一半还多

犀牛甲虫有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玻利维亚的犀牛甲虫受到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及偷猎宠物交易的威胁。

摄影:PIOTR NASKREC

小小的昆虫陷身险境,

而所谓的大型猛兽呢?

在“濒危”的脚步下,

其实也只是弱小蝼蚁。

摄影:JOEL SARTORE

在过去一百年里,

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从100,000只

减少到4000只以内。

非洲狮在过去75年下降90%;

猎豹消失速度比过去激增75%。

摄影:Andrew Schoema

在南美洲热带雨林,玛颜图雅丘,最后一只美洲豹已于2015年被打死,而当地土著只能饮用所谓的“圣药”死藤水去“看见豹灵”, 曾经横行雨林的大猫,如今仅存在于人们的幻觉。

摄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热带的猛兽生活困难,

而寒带猛兽少有人类打扰,

生活会好过一些吗?

甲烷正从北极各处湖底解冻的土层中冒出,它的威力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25倍。图为阿拉斯加,科学家钻穿冰层,点燃了释放出的甲烷。

摄影:KATIE ORLINSKY

北极永冻土几乎一夜解冻。

新千年至今,

一项研究显示,

北极部分地区北极熊数量锐减40%,

气候变暖,

供海豹栖息的海冰锐减,

致使北极熊食物匮乏,

甚至 出现大熊吃小熊的食同现象。

(本视频包含令人不适画面,请酌情观看)

海豹,是北极熊的食物,

除了卖萌几乎没有战斗力,

但它却可抵抗零下100℃超低温,

除了日益减少的北极熊和虎鲸,

几乎罕有天敌,

它们的处境会好些吗?

圣劳伦斯湾,海豹和幼崽之间的亲昵行为,这是水下摄影中极难得的画面。

摄影:JENNIFER HAYES,NATIONAL GEOGRAPHIC

其实饿肚子的除了北极熊还有海豹。

哺乳期过后,

幼崽将被母亲遗弃在冰面,

独自熬过“自生自灭”才能生存下来,

这是自然的铁则。

摄影:JENNIFER HAYES

而气候变暖,春天提前,海冰减少,

这对于幼崽就是 “死亡组合”

从被遗弃到自主捕食期间,

小家伙脂肪丧失50%,

如果食物不充沛,

死亡率达20-30%。

在竖琴海豹群中,很难认出超白的新生儿。

摄影:JENNIFER HAYES

除此之外,加拿大允许海豹商业捕猎,2016年40万只竖琴海豹被猎捕,好在后来市场对海豹产品下降,2019年只捕捞了66000只。

摄影:JENNIFER HAYES

北极熊、海豹等等物种,

是它们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太差吗?

下面来看看北极圈的“特种兵”,

最坚忍、最豪横的生物——狼獾。

摄影:Peter Mather

它独自走在海拔3190米克利夫兰山路,

如履平地,

接下来10天

继续翻越西面群山,

向北转入不列颠哥伦比亚,

再向东大踏步越过分水岭,

穿入沃特顿湖群国家公园,

终于回转向南,

经过更多次翻山越岭回到冰川公园。

摄影:COURTESY ALASKA STOCK IMAGES

然后仅修整一两天,

重走全程!

为了巡视自己“大地盘”,

几乎能顽强适应任何生境,

挑战任何猛兽。

摄影:PAUL NICKLEN

然而即使是“特种兵”般的存在,

人类通过下套、猎杀,

早已灭除欧亚大陆多数地区狼獾;

美洲新大陆在政府赞助下

剿杀猛兽运动搞得血肉横飞,

1930年代,

狼獾已从美国本土48州绝迹。

北极状况不好,

那么南极呢?

摄影:DAISY GILARDINI,YOURSHOT

今年一月份的一项科学调查显示,

与50年前相比,

帽带企鹅的巢穴减少56%

南极象岛的上万只帽带企鹅消失;

在南极洲的洛克罗伊港,两只新孵化的企鹅幼崽快速观察一下外环境。

影:RICHARD SIDEY, MY SHOT

2016年,

曾经的帝企鹅第二大栖息地——哈雷湾,

10月左右迎来一场暴雪,

更与6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同时发生,

而小企鹅们那时还在“托儿所”里,

它们怕水也怕冷。

“大风大雪”过后,冰层破裂,

没有一只小企鹅活下来。

只有成年的帝企鹅皮毛是“防水”的。

摄影:PAUL NICKLE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去年连烧4个月的亚马孙大火致4亿动物葬身火海。曾有一匹名叫Milagros(奇迹)的马被大火烧成四级重伤。人们怀疑这匹马的肺和肝脏都被烟尘严重损伤,但根本无法做出具体评估。最后,“奇迹”没能撑过去,死了。

摄影:JUAN PABLO AMPUDIA, NATIONAL GEOGRAPHIC

这只穿山甲是从玻利维亚圣克鲁兹市附近大火中救出的70只动物之一,它在一家旅馆改造的临时救援中心里接受治疗。此时此刻,在放生它之前, 旅馆老板正在试图安抚它,以使其有勇气重回自然。

摄影:JUAN PABLO AMPUDIA, NATIONAL GEOGRAPHIC

堪比海洋版“切尔诺贝利”,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鸟类专家Erik Johnson说:“受影响的鸟类数量估计在10万至100万之间。事实上,我们永远不知道确切数字。”

摄影:JOEL SARTOR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如此,

从热带到寒带,

从陆地到水下,

从凶猛到柔弱,

从巨大到微小,

从天灾到人祸,

多样性的生物,

正以多样性的方式濒临灭绝,

甚至有你更加难以想象的“多样”方式

——

摄影:Britta Jaschinski

一对大象脚做的脚凳,20张豹皮做的鞋子、帽子和钱包,装着一袋袋干枯海马的板条箱……这些都是在机场和过境处被查封的物品,摄影师Britta Jaschinski将人类与自然界互动中的黑暗面展示出来。

人们把还未出生的老虎胎儿从母虎体内拿出,以供展示。

摄影:Britta Jaschinski

豹皮做的衣物和饰品

摄影:Britta Jaschinski

熊掌拖鞋

摄影:Britta Jaschinski

图为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官员没收的一个斑马头标本,这只是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储藏库保存的——近150万件野生动物制品之一。

摄影:Britta Jaschinski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已存在20年,

而人类真正需要的,

是“生物多样性”

还是“生物多样灭绝性”呢?

购买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epQPHIBnkjnB-0z9G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