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剧”霸屏,潘粤明、陈建斌领衔“叔叔们”披荆斩棘

2020-06-29   剧逗社

原标题:“大叔剧”霸屏,潘粤明、陈建斌领衔“叔叔们”披荆斩棘

谁也没想到,这个夏天,中生代成了“当红炸子鸡”。

剧场圈,哥哥们披荆斩棘——

无论制作方还是市场反响,似乎都渐渐从“流量霸屏”的困惑中走出来了!

陈建斌、董勇、郝平三人联袂主演的《三叉戟》余热未消,潘粤明就从《谁说我结不了婚》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摇身一变“局中人”,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续写“叔圈”魅力。

再加上因为《隐秘的角落》成为热议焦点的秦昊、张颂文、王景春……

“叔圈”演员们以演技为底,用口碑说话,让大众看到了中生代“逆袭翻盘”的惊人能量。

业内人士认为,中生代演技派频频霸屏,侧面印证了观众审美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他们扎实的演技、生活的质感,游刃有余的角色拿捏,赋予了观众更为酣畅淋漓的收视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进一步地倒逼市场创作回归内容逻辑。

同时,“叔圈”们的崛起,也正为演员生态营造更多的“榜样效应”,为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降温——

有些能量,真的是需要时间小火慢炖“熬”出来的。

“中生代”成爆款标配:赢得了口碑,更赚得了流量

近年来,“唯流量至上”的扭曲创作观,一度侵蚀着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少专业度、敬业度双双缺失的人气演员霸占着优质资源,却把一手手好牌打得惨不忍睹。

实力派老戏骨往往只能以配角的身份,成为他们的“黄金绿叶”。

在“观众苦流量久矣”的背景下,由三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中年大叔撑起的《三叉戟》冲出重围,令人耳目一新,被观众形容是“泥石流届的一股清流,给炎炎夏日带来了一抹清凉。”

该剧自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以来,引发全网追剧热潮——

CSM59城单集收视连续破2%,豆瓣评分高达8.4,年轻观众占比高达7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警界老人们,一并表达了“叔圈”演员“老树发新芽,新树再开花”的真实心声。

看似非典型的《三叉戟》,一路用实力和口碑,赢得了“披荆斩棘的叔叔们在流量的丛林中奋进”的尊重。

如果要票选“凭演技翻红的中年大叔”,那么46岁的潘粤明必须拥有姓名。

在江苏卫视热播剧《局中人》中,潘粤明首次出演谍战剧,扮演一个外表冷峻、性格隐忍、内心经常陷入纠结和拷问的情报人员,并再度诠释了什么叫“剧抛式演技”。

剧中,潘粤明往往没有多余的台词,喜怒不形于色,总是“用最平静的语气说着最狠的话”,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力。

尤其是与90后新生代演员张一山的对手戏,让观众直呼过瘾。

剧集开播之后,CSM59城首播收视破2%,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不仅是电视剧,在网络剧这一块,“中生代”同样横扫热度。

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当属创下“国产悬疑最佳”的《隐秘的角落》。

秦昊、王景春、张颂文等用电影质感的炸裂演技,彻底征服了观众,老戏骨、实力派、影帝、导师全程飙戏,一路高能。

演技和制作的加持,让“中生代”仿佛成为了精品剧的标配。观众们发现——

原来,回归到影视作品的价值本身,配合好的剧本和制作,实力才是真正的流量之本。

被重新发现的“花样年华”:不用演,他们就能展示生活的毛孔

“中生代”到底是凭什么征服观众的?

有剧评人表示: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创作方法论招摇过市,‘抠图拍摄’失去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关系,‘惨白滤镜’让脸颊缺少了生活的鲜艳灵动,当活色生香、立体多元的生活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降维’处理后,观众的观剧体验随之变差。与之相反,中生代演技派们所塑造的人物,不再给人‘蜡像式’的观感,而是有血有肉的真人,能让你看见生活的毛孔。”

在接受江苏卫视采访时,陈建斌曾这样阐述《三叉戟》的创作心得:

“我们表演的时候,就是拿着生活的尺子在衡量,我们参考物就是生活本身,就是我们生活里的这些人,所以如果是拿这个坐标演出来的人物,才会有认同感。”

纵然青春不再,生活的锤炼和打磨,反而赋予了“中生代”们更为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更加娴熟的把控能力。

他们无须用力和刻意,只是在作品中把真实的生活过一遍,就足以打动人心。

《局中人》的导演兼编剧刘誉在谈及潘粤明时,对他赞不绝口:

“他的表演内敛、沉稳,又不失爆发力。在他这个年纪,仅是用表情和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岁月沧桑,特别有魅力。全剧的最后一场戏,没有一句台词,他露出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意味深长的笑容。其实我也没跟他聊过应该处理成什么样,但是他给到了我们一个非常准确的表情,把生活的质感完全表现出来了,特别强大。

秦昊今年42岁了,在因为《隐秘的角落》大火之前,他不光是“文艺男神”,也曾挑战过很多丰富的形象,并在角色中一次次遇见自己。

例如,他曾在江苏卫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大剧《江河水》中饰演年轻的港务局局长江河。

当时他曾说,拿到《江河水》剧本时,第一反应就觉得江河和自己的经历太像了。

他们都遇到过很多人生的挫折,也都觉得身处绝境的时候,只要坚持,就会柳暗花明。

在秦昊看来,40多岁正是男演员的“花样年华”。

当年上中戏的时候,他就盼着可以演《北京人在纽约》这类作品,而当时只能像“小大人”一样装着去演一些人物。

如今,他不想浪费作为演员的黄金时期:

“我终于可以不演了,可以用我这么多年的积累,用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慢慢散发这个年龄应该有的魅力。”

年龄并不和演技成正比,但实力派的春天真的来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集体霸屏之前,刘敏涛就凭借在江苏卫视55盛典上的“灵魂”表演,以3000万直拍席卷热搜,成就了最近一段时日来最富个人魅力的“文娱爆款”。

舞台上的她自信、美丽,诠释着人到中年的坚定、果敢和从容,拥有和观众天然共情的人生魅力。

无论是姐姐们的乘风破浪,还是哥哥们的披荆斩棘,都体现了观众审美的一次“集体叛逆”

事实上,演艺生态是姹紫嫣红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只不过,当观众默默在心里给年轻的流量们贴上了“不靠谱”“不敬业”的负面标签后,转而欣赏“姐圈”“叔圈”,也在情理之中。

可喜可贺的是,中生代们用实力打破了他们只能当配角的刻板印象,也打破了老戏骨带不起流量和热度的认知偏见。

连日来,关于他们如何把握角色、切磋表演、打磨细节的片场花絮,顺势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焦点。

这股扎扎实实钻研业务的良好风气,一定会推动更多的演员以他们为榜样,提升自我能力,促使整个行业重返健康发展的轨道。

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年龄并不和演技成正比。

就比如《隐秘的角落》中三个05后的小演员,就让大家领教了何谓未来可期。

这番“演技归位”,更像是给大批演员发出了职业拷问——

当“流量时代”渐行渐远,华丽的泡沫逐渐破灭,要想在汹涌的竞争中乘风破浪,你们的立身之本可还安好?

三十不一定“而立”,四十不一定“不惑”,摸爬滚打苦练内功注定是一项长期的修炼。

2020年的荧屏,与其说是在给中生代正名,更不如说是给了那些在隐秘角落默默努力的人们一次发光发亮的机会。

而豆子相信,以演技定C位,正在成为演艺生态的黄金准则。

今日小豆子 | 幼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