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成北京百年老字号都一处传人

2020-03-06     鲲鹏资本论道

想学艺却被遣去打杂,为偷师苦练遭同伴嘲讽

  2001年2月14日上午10点,北京前门附近著名老字号“都一处”烧麦馆走进一个圆脸微胖的女孩,她大大咧咧地向服务员打听:“谁是焦琪?”服务员打量着这个衣着朴素说话挺冲的女孩,反问一句:“你是谁?找我们焦经理什么事儿?”

  听说有人找,人到中年的焦经理走了过来,说:“你有什么事儿?”那女孩直来直去地说:“俺是李建安厂长推荐过来到你这里上班的!”

  这个说话有些楞的女孩叫吴华侠,家在河南固始县洪埠乡范郢村。1999年下半年,因为家里比较贫困,16岁的吴华侠冲破父母的阻拦,辍学来北京打工。到京后,她应聘到一家饮食集团旗下的食品厂当学徒,学习包饺子、烧麦等面食。吴华侠心灵手巧而又勤奋好学,很快成了学员中的佼佼者。

  2001年春节后,由于食品厂面临拆迁,厂长李建安很欣赏吴华侠,就把她推荐到“都一处”烧麦馆上班。

  看到10几个师傅坐在案子前包烧麦,她笑嘻嘻地说:“这个东西我也会包!”

  一位老师傅让吴华侠包一个试试。然而,她包出的烧麦跟师傅们一比,差得太远了。老师傅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说:你还是扫地去吧!

  一心想施展拳脚,却被“发配”扫地,吴华侠有些失落。但她觉得这是师傅让她熟悉环境,过一阵子就会回到厨房。

  吴华侠很有眼色,每天早晨都给每个师傅的杯子沏上茶;哪个师傅不舒服了,她赶紧去买药;哪个师傅心里别扭了,她过去逗一逗;哪个师傅胳膊疼了,她去给按摩按摩……她的机灵赢得了师傅们的认同和喜欢,便教她些擀皮和包烧麦的技术。教归教,却不让她上手,原因很简单:烧麦是要端给客人吃的,谁也不敢承担砸“都一处”招牌的事情。

  不让上手,吴华侠就在下面悄悄地练。她悟出“都一处”的烧麦很有技术含量,不但和面、醒面的方式很特别,还要多层皮一起擀,面皮至少要擀出24个褶子,并要呈现出花的形状,而且一边包一边要出型,烧麦包出来始终得保持直立,而她以前包的速冻烧麦只要把馅包进去,面皮裹住就可以。

  吴华侠不但不会包这种开花的烧麦,更不知道如何擀出带褶的面皮,她只得埋头苦练。“都一处”员工上午10点上班,吴华侠每天8点就到单位了。干完杂活后,她开始练习,此时,馆内没有了先前的嘈杂,静得只有滴答的水声和吴华侠练习擀皮、包烧麦的声音。没有馅,她就把面揪碎了当馅,一遍遍地练。临近上班时,她往面里加点水,揉一揉,一切又恢复原状。

  姐妹们看她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去上班,很不理解,觉得吴华侠有些傻,联合起来孤立她。吴华侠心里很委屈。但她觉得自己没有错,继续做“傻事”。一年多以后,她不但能将烧麦皮擀出24个褶来,还能包出像花一样漂亮的精品烧卖。

技艺加创新赢得上司青睐,农家女百年老店崭露头角

  2002年8月的一天,“都一处”承办了一家公司200多人的宴会。吃烧麦的人多,20屉烧麦出笼后,很快就被分个精光,包烧麦的师傅忙得不可开交仍供应不上。吴华侠觉得上手的机会来了,就主动要求帮师傅包烧麦,她包一个往笼里码一个,并说师傅您看行不行。师傅一看吴华侠包出的烧麦和他们的不相上下,既意外又高兴,连声说,行行行,赶紧包。

  吴华侠的出色表现让师傅们刮目相看,从此,她不再干杂活,而是坐在了师傅们身边包起了烧麦。吴华侠的脱颖而出让以前嘲讽她的那些姐妹们心里颇不是滋味。

  2003年下半年,吴华侠的技艺日臻成熟,老师傅们纷纷退了休,只留下50多岁的李金秋师傅带着近20个年轻人。在李金秋眼里,吴华侠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平时,吴华侠经常提醒他有宴会时该准备什么材料。李金秋想不起来的事情,只要问一下吴华侠,准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时间一长,他越来越依赖这个聪慧的女徒弟了。

  李金秋临近退休,掌握烧麦全套手艺的他在店里独挑大梁,却不是传人。此前,“都一处”第七代传人出国定居,因此,选拔下一代传人提上了这家百年老家号的议程。大家都不知道谁会成为第八代传人,工作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

  2005年春节后,吴华侠成了“都一处”面点摊上的顶梁柱。当时面点摊上只有她和另外一个人可以包出像花一样的精品烧麦,每天有很多人吃烧麦,吴华侠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儿,一般的工人一小时擀几公斤面皮,她一小时要擀20多公斤烧麦皮,累得胳膊肿得老高还不能休息,巨大的工作量让她吃不消了。

  这时,吴华侠听说曾经对她有知遇之恩的李建安在一家饭店当经理,就想离开“都一处”投奔他。李建安却摇摇头说:“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劳累离开那个地方,等于你几年来所学的东西全都报废了,留在这个企业对你个人发展是有好处的……”

  吴华侠决定留在“都一处”继续上班。虽然每天很累,但她上手的活儿也多了,她包一屉精品烧麦的速度从10分钟加快到了5分钟,并练出了可以将面皮擀出近百褶的绝活。

  除了技艺上精益求精外,吴华侠还力求创新。她一直没有忘记几年前到“都一处”报到时的情景:一个小伙子捧了一大束玫瑰花送女朋友,她当时还纳闷,怎么店里还送玫瑰花呀!一问才知当天是情人节。当时,她就有了将烧麦做成玫瑰花的念头。

  此后几年,吴华侠一直琢磨着怎么做出“玫瑰”烧麦,并买来材料悄悄摸索。直到2006年的情人节前夕,吴华侠终于做出了中间一片绯红,继而慢慢过渡到绿色的情人节“玫瑰烧麦”。

  做出“玫瑰烧麦”后,吴华侠就拿给经理梅广明看。梅经理看了大半天,就是不说话。吴华侠心虚得想溜。没想到梅经理叫住了她,问:“你给这个烧麦起什么名字呀?”吴华侠想了想,说,就叫“情人节双色烧麦”吧!

  情人节那天,“都一处”推出吴华侠研制出的“情人节双色烧麦”颇受情侣们的青睐,当天卖出了很多。几天后,吴华侠获得了董事长50元钱的奖励。

  2006年6月初,一位北京籍员工悄悄对吴华侠说:“你要有心理准备,集团公司准备把你定为‘都一处’第八代传人!”吴华侠一愣,继而摇着头说,“别开玩笑了,我一个外地女孩,又这么年轻,前面有经理、厨师长之类的老前辈,轮谁也轮不到我呀!”

  没想到,两个月后的一天,领导突然把她叫去谈话,说,你在这里干得很稳定,我们准备让你传承这个技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13年拼搏野百合迎来春天,河南女孩传承技艺绽放异彩

  其实,“都一处”把吴华侠列为第八代传人在内部是有很大争议的。很多人认为,“都一处”从第四代传人起,都是北京人,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德高望重。吴华侠只是一个23岁的乡下女孩,还是外地人,让她做传人岂不是有些儿戏?

  这些反对声音固然有道理,“都一处”的决策者们却也面临着困境。自从第七代传人移民海外后,能包出精品烧麦的人只剩下吴华侠和另一位厨师,吴华侠勤奋好学,善于钻研,而且人品上佳,最好的人选就是她。

  自从被领导叫去谈话后,吴华侠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她整天琢磨着开发一两款与奥运有关的烧麦。2007年,经过反复摸索,吴华侠创作出“奥运五环”烧麦,她将擀出的五种类似奥运五环旗颜色的烧麦围成一圈,不同颜色的面里掺入不同的蔬菜汁或其它原料,特别是浅棕色的部分,加入可可制成。

  凭此独树一帜的创意,吴华侠在当年的面点大赛中力克群雄,夺得中国面点“金鼎”奖。2008年3月,吴华侠又在“都一处”所属的北京便宜坊集团举行的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得“铜牌面点厨师”荣誉。

  有了这些成绩作铺垫,吴华侠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人。

  25岁就成了京城百年老字号传人,而且还是外地人,吴华侠的名声不胫而走。有很多人对她说:“你这么年轻呀,你们的老总真胆大,敢把如此重任交给你!”这话在吴华侠听来代表着不信任,但她也把这话用来鞭策自己:“我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让选中我的人脸上无光!”

  为了推广“都一处”的品牌,技艺展示是吴华侠成为第八代传人后的又一个任务。2008年6月,吴华侠代表“都一处”赴台湾做技艺展示,在场的20多家台湾媒体不肯相信眼前这个25岁的姑娘竟是百年老字号传人,就成心难为吴华侠,说:“我们今天不吃饭了,看你能擀几个褶”。更有甚者拿着放大镜要数褶。

  记者们的态度让吴华侠有些生气。她一口气擀了20多张烧麦皮,到场的记者人手一张。擀完皮,吴华侠坐到一旁休息去了,因为她心里有数,烧麦皮擀出七八十个褶是没有问题的,但她还是远远听着记者群里传来:“我的80个褶”,“我的90个褶”,而其中一个喊着“我这个最多,103个褶。”这个数字不仅让记者惊奇,就连吴华侠本人都很吃惊,它远远超过了“都一处”不少于24个褶的标准,而她的精湛技艺也征服了挑剔的台湾媒体。

  2012年4月,吴华侠升任“都一处烧麦”总厨师长,管理着手下30多人的团队,公司希望她能多带几个名正言顺的徒弟,并要给她办一个拜师敬茶的仪式。吴华侠没有答应。她觉得这些没必要,只要有灵气肯学的,她就授徒,不要那些虚的东西。

  升格为领导,吴华侠对管理方面抓得更严更细,从员工过来的她对下属宽严相济。看到员工忙,她会和他们包上一阵子,如果哪个程序没有执行到位,她会惩罚员工加班重做。不过,她会放下架子和员工一起做,员工晚下班,她也晚下班。

  吴华侠非常喜欢和员工一起干活,一起享受快乐的过程。下了班,她和员工们一起逛街,还自掏腰包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打台球。员工们的心被她征服了,有了困难,大家都齐心协力和她一起共渡难关。

  如今的吴华侠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和荣誉。2008年11月,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并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2009年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被选为优秀农民工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2013年元旦前,入围“2012北京榜样”候选人,户口也将迁入京城。

  从13年前那个青涩的乡下女孩,到成为有着近300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第八代传人,吴华侠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传奇,她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拼搏,野百合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ZmBX3EBrZ4kL1VirX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