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就是从“我觉得你冷和我觉得不烫”开始的

2020-12-01   父母堂

原标题: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就是从“我觉得你冷和我觉得不烫”开始的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爱叫做“我觉得你冷”,其实还有一种爱叫做“我觉得不烫”。

上周末突然降温,我带着小花去泡温泉,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42度的池子旁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奶奶一直把孩子往水里按,孩子烫得哇哇大哭,周围人劝说:“这个水温孩子受不了的。”可奶奶依旧拉着孩子:“我觉得还好啊,不烫,她就是娇气。”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什么导致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就是从“我觉得不烫”开始的。

1

不是没和家长沟通过

是讲了没用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答“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其中的一个高赞回答跟我遇到的事如出一辙,都是“我觉得不烫”:

后来这位答主被烫习惯了,洗澡水还是这么烫,但TA不会跟妈妈抗议了,洗澡对年幼的TA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想到妈妈要用毛巾沾着热水打湿自己,就恐惧到不行。

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小时候爱留长发,我妈每次帮我洗头发都鸡飞狗跳,我觉得水很烫……可妈妈就是不听:“这也烫?一点都不烫啊,我看你是不想洗吧!”

不想挨骂,多数时候我就忍着,有次实在太烫忍不了,洗着洗着哇哇大哭,我妈连忙问我怎么了,这才开始加冷水。

事后妈妈觉得我大哭很莫名其妙,怪我不跟她讲。怎么没沟通,我也觉得很无奈,明明说过很多次了——水真的很烫!

在孩子想要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的种种语言和行为让孩子觉得跟大人沟通无效、没有意义,只想让孩子被迫服从大人的意愿,那孩子当然就不会再想和家长沟通了。

跟大人无法沟通的孩子,是很绝望的。

网友们对此的感触也很深,不是没和家长沟通过,是真的跟大人讲了没用啊!

@蛐蛐一吱亚麻大:小时候我妈给我洗头,也是洗澡水太烫,给我挠头挠好痛,她说都没用力,吹头发风也会烫到我,每次都把我气哭,她就说我是豆腐做的。
@想做一个快乐的有钱人:我不吃香菜,会恶心反胃,但是我妈妈总给我做香菜碎鸽子粥,我说我真的吃不了,就算把香菜碎使劲挑出来,味道也还在。
@无业游民崔某:我从小就不吃香菇,和我妈说过无数次,根本没用。高中一次放学回家,她只做了一盘香菇青菜,说今天就这一个菜,逼着我吃。我今年带我对象回家见她,她仍然做了香菇青菜摆在我面前,真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
@五碗:提了意见会说“妈妈会害你吗?”致死抵抗的话又会说:“好,我是害你,白疼你了,你个白眼狼……”

当孩子不愿再和父母沟通,一定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TA就意识到“我说的话不重要”。失望多了,孩子自然不愿再开口了。

2

‘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客观呈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提出了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两成的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还有很多家长在亲子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

怎样是对孩子缺乏尊重呢?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还记得在热播综艺《中餐厅》里黄晓明的“明学”吗?在职场上最怕遇见“黄晓明式”的上司,在家里,最怕遇见“黄晓明式”的家长。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发生的背景是杨紫的手受了伤,她觉得没有很严重,自己就能处理好,没必要去医院,可黄晓明觉得必须得去。

当时杨紫无奈的反应,让很多人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些说着“我觉得不烫”的家长,就像是孩子眼里的“霸道总裁”。虽然长大后知道父母是在关心我们,但想想还是觉得有些疲惫和心累。

沟通是双向的,当我们责怪孩子为什么心里有话不跟大人说时,或许要先思考一下,以前他们愿意开口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回答的:

- 经常打断孩子的话,不听TA说完。
- 用爱来进行道德绑架:“我这都是为你好。”
- 孩子说得再多,只要不符合自己的观念,拒绝倾听。
- 孩子分享趣事,却借此机会说教。
……

这些沟通习惯和方式,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们从自己身边推远。

到头来,家长的很多苦口婆心都是和孩子的无效沟通,这种自我感动的爱只能打动自己,打动不了孩子。

3

高质量的亲子沟通

建立在倾听和理解上

孩子所期望的父母,是一位能够倾听、懂得理解的伙伴。

“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亲情上沟通的负担,无形中这些“我觉得”使得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和父母之间有了一层不可跨越的鸿沟。

我的一位来访者婚后一直不敢当一名母亲,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才有力量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因为她就有一个“我要我觉得”的母亲,打击、不信任、被欺骗贯穿了她的童年。

有次她说起她妈还给发微信,转了一篇“家庭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关爱+父亲的格局”的文章给她,她看了真心感到心里难过,有些人永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

可能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在等孩子道谢,而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

其实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足够尊重孩子就好了,我和女儿小花相处坚持原则就是:不把她当小孩子。

不是说把她当一个成年人来高要求,而是不会对一个成年人做的事情,也绝不会对年幼的孩子去做——绝不言而无信、绝不欺骗和恐吓、绝不因为她小就不把她当回事,永远把她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

小花洗澡时偶尔也会跟我说妈妈水太烫了,大多时候我都会把温度调低一点,她会很开心地说这个温度刚刚好我喜欢。

但天很冷的时候我也会跟她说,水要比以前更热一点才不会感冒,小花也能接受,或者试着去自己调温。这里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因为手部比较耐热,所以试温时可以用手肘。

虽然她才6岁,但我明显能感受到小花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坚持。

想让孩子听大人的话,就别把沟通变成“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都听我的”这种模式,而是把把沟通的本质,从灌输改为倾听,去听听并理解孩子的想法。

有了理解和倾听的亲子沟通,父母才能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链接,孩子也会更愿意信任大人,这时候不必多费口舌,孩子自然愿意和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