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需要“以通为补”,还有些人需要“养”

2020-03-18     看呼吸



这次的新冠疫情让人们关注到日常防护和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吃点什么能增强免疫力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晓北介绍,在中医学中,没有“免疫力”这个词,但是却有与之概念类似的“正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抵抗外邪的能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马晓北院长说,在这次疫情期间,正是大家认识到了中医的“正气”和西医的“免疫力”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很多人就开始“补正气”,认为只要把正气补的足足的,就能抵御外邪。


“正气是包括很多方面的,要想正气存内,正气足并不只是单单的补这么一个选择。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有的人适合‘补’,有的人却适合‘通’,还有的人则适合‘养’。”马院长介绍想要“正气足”要辨证,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这类人才需要“补肺气”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马院介绍,人一旦肺气不足,人的呼吸会显得无力,还会出现呼吸短促,就是呼吸比较表浅。无论春夏秋冬都很容易患上感冒。另外也会感到倦怠没有力气,说话声音较轻。


肺气虚症状表现:

易感冒,爱出汗,少气懒言,声音低怯,外感后容易出现咳嗽气喘。


“出现以上症状才适合补气。”马院推荐了一款中成药——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中药名方,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


防风


黄芪


炒白术


“以通为补”也是提高免疫力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也就是说人体脏腑气血通畅,人的正气就足,免疫力就强。反过来讲,一个人的正气足,免疫力强,那么他的脏腑气血就是通畅的。所以要提高人的正气,增强人的免疫力,就要保持人体内气血的通畅。“以通为补,气机调畅了,气血流通了才是补。”马院建议,平时有郁闷、嗳气、打嗝、情绪不畅等症状的人就不能补,而是要“以通为补”,调畅气机。平时可以选择用玫瑰花、梅花代茶饮,有助于疏通气血。


玫瑰花


梅花


这次疫情期间,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习练太极拳的视频火爆了朋友圈,让我们见证了太极拳这种有百年历史的健身方法,在抗疫工作当中所起的作用。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这些传统运动健身方式都有调畅气机、让人体气血流通、经络通畅的作用。”马院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家里的场地比较小,非常适合做这些运动。


“养”出免疫力也很重要


马院介绍,人体的肺除了主气司呼吸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气之宣发肃降,既能将脾升清上输之水液布散于全身,又可将浊液借三焦之通道,下输膀胱排出体外。我们喝进来的水,吃进来的食物,所有这些水分都要上输给肺,经过肺的输布作用,把津液输送给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所以正常情况下,肺中阴液是充足的。但当肺中津液不足了,肺阴受伤,就会形成肺阴虚。


肺阴虚症状表现:

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咽干、声音嘶哑、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或者干痒疼痛。潮热、盗汗、脸红。


马院提醒出现上述症状者就不能“补肺气”了,而是要“养肺阴”。可以选择一些养阴润肺的中药,比如沙参、麦冬来煮水喝。


麦冬


沙参


专家简介

马晓北

中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大奔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TlvA3EBnkjnB-0zXV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