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呢?是学区房,是好学校,是各种补习班,还是其他别的什么?
这种认知中,所有的出发点,都是通过外界的力量来促使孩子进步。
通过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成为目标的“奴隶”,失去自我,甚至产生排斥反应。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应该以孩子自身为出发点。开发孩子智力,提升个人能力,而不是进行知识的填充。
所以,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是学区房,而应该是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关于这个问题,《父母的语言》一书中 ,给了我们详细的答案。
语言的交流对孩子有多重要呢?
李玫瑾曾经说过,人从一出生开始,先是情感的发展,而情感的发展和孩子的语言发展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真正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
我们经常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虽然并不一定贴切,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优秀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这个现象的出现,从父母的语言上就能找到原因。
书中向我们指出,对于13-36个月的孩子:“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平均能听到487句话;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平均是301句话;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只有178句话。”
这样的累计,使脑子劳动家庭的孩子三岁时累计听到4500万个单词,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只有1300万个单词。
这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致使脑力劳动家庭孩子3岁时能掌握1116个单词,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只能掌握525个单词。
所以,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直接原因,不是遗传、经济,而是父母的语言。
我们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并不只是体现在孩子掌握的词汇量上,还在于对孩子大脑发育上的影响。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观点,就是女孩子的数学不如男孩子。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女孩子真的比男孩子学习数学能力要差吗?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差距。
男孩子小时候,父母跟他们的沟通是偏理科的,数字、模型等。而女孩子小时候,家长多跟她们沟通的是漂亮、修养等。
这就导致孩子大脑发育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在三岁之前,大脑每秒钟能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
而随着发展,那些没有被刺激强化的神经连接就会断开,只保留“有用的”神经连接。所以,这才是导致男孩女孩学习数学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
而在孩子发育的早期,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语言。
因此,父母的语言不止是带来他们词汇量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大脑发育的差距。
要想使父母的语言发挥好的作用,那一定不能用重复唠叨的方式。
而3T原则,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帮助孩子成长。
T1:共情关注
很多父母也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孩子交流上,但是发现收效甚微。
原因就在与,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多希望孩子听自己说,而没有做到共情。
真正好的交流方式,不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灌输。而是父母去关注自己的孩子,看他们的注意力在哪里,并对其做出回应,用语言加以解释。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加深孩子的认知,从而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T2:充分交流
父母只有更多地使用词汇,才能使孩子掌握到更多地词汇,因此充分交流必不可少。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描述日常活动
父母哪怕是做饭,也可以跟孩子交流。
比如:“看,我要给你做饭。这个是西红柿,这个是鸡蛋,我来给你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喜欢吗?”
像这样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能使孩子更有代入感,在掌握词汇时,脑子中会形成相应的映像。
2、减少使用代词
什么是代词呢?比如:“这个”、“那个”、“这里”、“那里”等。
代词的使用,因为会使孩子迷糊,不利于他们掌握词汇。把这个换成具体的物体名字,这里换成具体的地点或者参照物名字,更有利于孩子形成理解。
3、练习“脱离语境的语言”的掌握
所谓“脱离语境的语言”,就是用语言描述暂时看不见的场景,来提升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聊曾经一起玩过的地方,回忆那时候的感受,或者下次一起去想怎么玩之类。
4、“扩句”引导
孩子的词汇量掌握过少,使他们只能用几个词语来表达意思。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把句子扩充。
比如,孩子说“走”。
家长可以说:“你是闷了,想出去玩是吗?”
通过家长的扩句,使孩子更快学会整句的表达。
T3:轮流谈话
家长不止要自己多说,还要善于倾听引导孩子说。
不要因为他们还小,词语使用能力较差,语句表达不清晰,就忽略他们的语言。
每当他们说什么,都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他们在练习中掌握词汇的使用。
为了启发孩子思考,家长可以多用启发式的问题,比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让孩子既思考,又能参与到交流中。
另外,在电子产品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再加入一个T。
T4:关掉它
电子产品吸引了孩子大量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无法耐心与父母交流。因此,关掉电子产品,是进行交流的第一步。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电子产品的使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亲子相处,而不是电子屏幕上。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并不只是体现在言传身教上,还体现在父母好的教育方式上。
父母采用好的教育方式,才能促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