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书同兄:

昨天惊蛰,窗外的春色益发见好。看新闻,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减弱,心里就有了劫波渡尽的感慨。湖北的疫情虽然不再那么严重,可还不敢乐观,自然成为人们最挂念的地方。我们挂念那里所有遭遇不幸的患者,挂念那里所有正在英勇抗疫的医护人员,挂念那里所有无私奉献的各种志愿者,挂念那里还处在严格防控措施中的武汉市民,挂念那里所有让我们泪奔的故事……

原本计划第十二封信谈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可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计划,咱们的通信计划也要调整。因为,这些天来,我有许多冲动,急于要同你谈论这个话题。

自全国抗疫以来,我先是以为借此可以避开春节长假的热闹应酬,蜗居家中安逸地读上几本书,脑海里还浮现“岁月静好”之类轻飘飘的语词。然而,很快,心情就不能静好了,每天我都在关注各种疫情新闻,阅读各种有劲道的抗疫时文,阅读各种真诚感人的抗疫诗歌,还有,在智能手机上收听来自我们出版业的各种APP音频的抗疫读物……疫情灾难笼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有太多遭遇,让我们无比难过,又有太多抗疫一线的悲壮故事震撼我们的心灵。还有,不少出版人用各种办法担当起了抗疫出版的社会责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都在催动我举意跟书同兄谈谈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书同兄,说到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其实我应该先向你表示敬意。贵社的读书APP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推出经典免费听活动,而且阁下正是这一活动的主力担当,微信里你告诉我,从大年初四起你们连续奋战至今,值得感佩!你和你的同事为读者提供了一大批免费优秀经典名著有声版,还免费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供数十种有声读物。这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你们新一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尤其是你们在融媒体出版上的超强操作能力,眼下更是沧海横流显出本色,应该点赞!

不过,点赞之余,有一事老夫还要提个醒,贵社的经典免费听活动可能涉及不少作品的数字版权,不晓得是否已经获得所有作者的授权。如果来不及取得,务必及时跟进联系,虽然是为了抗疫,先行使用了著作权人的数字传播权,但应务必向人家作解释,求得对方理解和支持。

抗疫40多天,因为疫情凶猛,交通阻隔,物流中断,纸书无法送达读者,数字出版显示出极大的传播优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文读书声”有声店铺于1月30日为读者提供一大批免费优秀经典名著有声版,很快就发放免费月卡4万张,累计近百万元,与数字平台联合,为读者提供免费电子书。《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发出一篇篇采写自武汉的硬核文章,令我回想起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时候这份杂志的风采。如今,这份周刊不仅雄风不减,而且其创办的“中读”APP已经成了抗疫时期最受欢迎的听书平台。

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数字教学资源,把基本上涵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的教科书和教师用书近600种的电子版全部免费上网,切实保障了春季课前到书。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小鹿听课”平台界面改头换面,从过去的精品收费课程全部改为免费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向全国高三学子免费赠送原创试卷,还将疫情防控知识汇编进教材教辅和大众读物。凡此种种,还有很多,无不显示出数字出版无往而不至的传播优势。

我以为,2020年的春天,我们尤其要给我国的科技出版社大大地点个赞。这次抗疫,科技出版担当了出版业的先锋和主力。几乎每一家科技出版社都闻风而动,作出各自的贡献。人民卫生出版社早在1月30日就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并以此书为引领,陆续策划出版了30余种读物,而且都是融媒体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免费发布,一周后升级版面世,成为全网收藏的“抗疫宝典”。

人文社科类出版人不会在抗疫出版中缺位。人民出版社策划编辑图书《最美逆行者》,反映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湖南文艺出版社仅用一个星期,从3000余封一线抗疫者家书中精选出81封,精编精绘精制了图文书《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自大年初四起就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的编辑出版,不到3天就上线并正式出版,接着又推出《战“疫”家书》《口罩里的爱》《走开!冠小毒》等图书。

少儿出版总能扪触到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长江少儿出版社尽管身处抗疫核心区,员工们各自困守家中,却没有停止出版的步伐,在武汉“封城”后6天时间里,就出版了科普绘本《孩子别怕:儿科专家讲病毒故事》,17天时间里又推出了故事图画书《等爸爸回家》。全国许多少儿出版社并没有置身事外,纷纷从少儿读者的角度出版了不少与抗疫相关的最富情感的好书。明天出版社紧急策划出版了图画书《最美的逆行——献给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我的妈妈最了不起》《爸爸,再见》,只要看一看这些书名,善良的人们内心都会生出一阵感动。

抱歉,我是不是举例太多了?在抗疫以来的日日夜夜里,宅在家中,每当通过网络,看到出版人一个个壮举:免费赠送抗疫图书、免费赠阅电子读物、免费开放数字资源、免费提供中小学名师网课……我都觉得眼前一亮,间或做了一些记录,不过肯定还不足实际情况之二三,然而管中窥豹,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出版人的境界和作为。

书同兄,你注意到了吗?无论是这里罗列的许多“免费”,还是前面提到的许多出版案例,都没有看到出版业的“双效”之一——经济效益。是的,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真的勇士只有迎难而上、见义勇为,怎么可能顾得上一己私利、经济得失!当许许多多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的时候,当许许多多抗疫志愿者穿梭在城镇的大街小巷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去考虑钱的问题,我们的出版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什么时候,公益精神在出版业里总是第一位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平常做出版都要有这样的公益精神,更不要说非常时期,灾难在前,国有危难,公益精神势必成为我们的全部。

书同兄,你知道吗?在2008年抗震救灾出版中,曾经有一位老朋友对当时我和同事们的一些快速出版行为提出过疑虑,认为图书不是新闻,优质的出版需要沉淀,急就章式的出版应当尽量避免。而今,全国疫情之下,出版人又一次迅速行动,而且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其社会担当几乎成为一种行业自觉。这不禁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一般来说,图书要远比新闻消息更具有深厚内涵,优质的出版往往来自作者和出版者长期的思想文化积淀。然而,事物的性质不会一成不变,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当国家遭遇困难、社会需要救助、民众需要扶助的时候,图书也是可能像新闻一样唤醒大众、振奋人心,而未经沉淀的出版也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正是历代优秀文人富于社会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即意味着优秀文化人对时代的关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责任和担当;“为事而作”,即意味着优秀文化人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杰出出版先贤都曾经奉献了许多“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重要书刊,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从而彪炳史册。那么,当时代、社会、现实、民众对包括出版人在内的文化人提出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时候,我们出版人还能够只顾出版需要沉淀而背对时代、社会、现实的召唤和亿万民众的迫切需求吗?2020年春天抗疫出版的实绩又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优秀的出版人,总要把公益精神放在第一位,从而勇于为社会担当。书同兄,这是你和许多奔忙在一线的出版人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诲。谢谢你们!

疫情未过,彼此保重吧!此祝

安好!

聂震宁

2020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