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会知道
初为人师的忙碌和答疑解惑的欣慰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会知道
三尺讲台的魔力和操场的欢腾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会知道
孩子们如此渴望知识,渴望远方
七月末尾,山大的各支教队陆续踏上返校的旅程,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短暂而难忘,不知不觉便到了最后一课,下课的铃声悠长又动人,稚嫩的脸庞期待又落寞。
回头看,仿佛只是在夕阳里站了一会儿,就拥有了这个暑假最快乐的时光。支教的队伍带回了山间蝉鸣和微风的合奏,如同清泉般流淌进我们的心窝,诉说着一片片土地最迷人的魅力,一个个孩子最质朴的心愿。
守护——用真心换真心
一天中有太多的乐趣,但对于马协逐梦支教调研团队成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和日照五莲县的孩子们共担一份苦,共享一丝甜。
“我们有一个打开小朋友们心门的法宝——联系本,每天用它进行对话。孩子们会把一天的感受和心得写在上面,老师会给予回复。”孩子们是害羞的,但只要选择对了方式,就能把情感的闸门打开,柔情与惊喜突然迸发出来。支教团成员张翰翻出手机中的照片,是孩子写在联系本上的一句话:“老师,我很喜欢你的安静,因为我很内向。”这是一句看起来很普通的话,出自一个想当科学家的孩子之手,他虽然不善言辞,却有着这个年纪独有的勇敢与自信。
马协逐梦支教团在这里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守护。支教团成员为了更了解孩子们的性格、爱好与梦想,决定去家访。遇到有父母质疑“做这些有什么用”时,支教团成员耐心沟通,向他们解释安心读书与学习画画和音乐之间并不矛盾,希望孩子能追求梦想而不被打扰。
孩子们期待走出家乡,走向更大的世界。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却伴随艰难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去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需要足够的定力去忽略那些岔路口和干扰的声音;需要一个坚定的声音驱散在未来某个十字路口处的迷茫,需要一句简简单单的:你很棒,要坚持。
十年一日的爱与担当
不远处的山东商河,唐仲英爱心社梦之翼支教团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支教的精神不仅仅是给予,更是传承——最初踏上这片土地的支教队员们早已经从山大毕业,但总有年轻的身影奔赴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许多年来,他们为孩子们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唐仲英爱心社积极帮助身处贫困县的孩子们改善生活条件。宿舍里的热水器,教室里的图书角……无论他们在不在,都能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的改变。我们总希望能把自己对这些可爱精灵全部的爱和温暖注入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充满对未知世界的惊喜和期待的眨巴眨巴的闪亮眸子,需要这个世界每分每秒的温柔注视。
要去点燃兴趣和好奇心,而非灌输知识。与其他支教团不同的是,梦之翼支教团的课程以兴趣课为主,兼有一些其他活动,例如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金玉良言”交流会等等。起初,很多孩子都很害羞,下课了,不太和其他组员说话,上课了也不太敢和老师互动。但是慢慢地,一天天过去,一次次活动结束后,大家没有了最初的羞涩,越来越多的人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奉献爱心”的十六字宗旨被唐仲英爱心社的成员们铭记于心,用心做公益,用爱暖人间。
支教一程,自教一生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西部阳光支教团今夏搭乘硬皮火车前往一座湘西小城---湖南怀化,二十多小时的旅途,窗外景色变换,窗里欢声笑语,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希望之旅。
任晓雯在感悟中这样写道:“短期支教不可能填补城乡教育的鸿沟,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们带来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知道未来无限广大。”
茫茫人海中能与你相遇,能够在与彼此的接触中收获不一样的见闻与感动,能在对方的生命中点亮一盏小小的灯,足矣。“尽全力助他人,凭一心做自己,这是一场助人渡己之旅。”窦培育在日志中如此作结。
责任与温情之外的,还有对于童真的追忆,当支教团成员看见孩子们玩耍时天真的笑脸,上课时或憨态或认真的神情,总会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现在小小的你就是以前的我”,如今回首,更多的体会到年少的可贵与成长的美妙。
在湘西山水间,弥漫的永远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边城风味,西部阳光支教团,用他们的脚步丈量每一寸乡间小路,用他们的耐心、真诚和热情似火,来书写一段又一段助己渡人的支教故事。
夏天,是一个有着过多离别的季节,十几天的支教生活总是结束得突如其来,上一秒还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下一刻就已乘上大巴,耳畔回荡着孩子们与山风蝉鸣共同唱响的悠长离歌;但夏天,同样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季节,感谢支教,让更多山大学子可以亲身体验到三尺讲台上的别样精彩,感谢支教,让更多天真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看到更大的可能。
文/张翰 李婉婷
图/唐仲英爱心社梦之翼支教团
马协逐梦支教调研团
西部阳光支教团
编辑/施维安 于子旋
责任编辑/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