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相应的秩序,这样才能够维持正常有序的状态。所以在人多的时候有素质的人们会自觉的排队。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于排队的规则意识并没有非常清晰,插队这个现象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因为有新的电影要上映,很多人来到影院买电影票。大家都自觉的排起队来,虽然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这时候一名老人在一旁怂恿九岁的孙女插队。显然小女孩儿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不满,于是一名年轻的男性表示不可以插队,结果老人却不依不饶。“你一个大男人和小孩儿计较什么?”说完更是带着孙女强行插队,买完了电影票便离开了。
在一旁有两对母子,其中一个小男孩不解的问妈妈,“那位大姐姐为什么要插队呢?大家都在排队呀!”这时妈妈和善的说,“可能他们比较着急吧,咱们不着急,你电影开始还有很长时间,咱们再等等。”这时旁边的另一位宝马则明确的告诉孩子说,“以后不管有什么急事也不要随意的插队,即使插队也要去征求其他人的认可。这种随意插队谋取便利的行为真的是很可耻的。”
可以看出,同样对于插队这件事,两位宝妈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妈妈们的不同回答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算了吧,他们可能比较急。”态度和善的妈妈似乎在教会孩子包容和理解。但是这其中却少了一些原则。在公共场所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规则才得以建立。父母们教育孩子和善的时候,也要避免让孩子以为只要有急事就可以为自己便利而伤害他人权益。
“这种行为很可耻。”这样教育孩子的妈妈显然有一些过激,但是这其中的原则性确实很可取的。让孩子明白公共秩序是不应该被轻易打破的。这位宝妈的言语虽然很直接,但是却将孩子传达了不要轻易破坏秩序的想法。
教会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重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他人抱以宽容,这样才不会形成双标的心理模式。不会让孩子对于他人的插队行为耿耿于怀,而对于自己的插队行为却认为是一所应当。
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期间,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一些造成孩子容易混淆的教育观念传输。比如说孩子的规则意识。排队就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去遵守规则,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不应该轻易被打破的,尤其是公共秩序。
大家对于两位宝妈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对此有哪些建议呢?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成长知识、儿童教育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