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来这里读大学的人,多半会被这里闲适的节奏所打动,进而喜欢上这座城市。
这里共有28所本科院校,29所专科院校,它们以市中心为圆心向外扩散,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交通、宿舍、美食条件,让高校之间展开了持久的激烈比拼。
01
交通
武侯区成群的高校的学生,大概在第一次逛春熙路时,就感受到了交通的优越。
这批高校位于“ 老成都 ” ,坐观成都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繁华,顺便享受着众多“网红”店铺的环绕,有着“吃喝玩乐”的先天优势。
而专业不同,大学四年的环境可能截然不同,三环外分布着不少高校的新校区,川大江安校区到望江校区要1个小时的路程,走完川大三个小区,就等于成都两日游了。
位于龙泉驿区的高校,集体活动都会选择在三圣乡烧烤或去桃花沟看花,方便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水果和花草。
而位于郫都和温江的大学生们,每次“进城”都是一场长途旅行,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去其他市还远。
当然,因为复杂的地上交通情况,能在地铁边上的大学才算得上王者,对此,坐拥两个地铁站的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笑了。
02
美食
美食,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们大学四年的幸福感。
想打卡网红美食,川大望江学子只需要走出校门,就有科华路火锅一条街在等待光临,平均隔5米就有一家店。
电子科大沙河校区坐落于大名鼎鼎的建设巷,这里密密麻麻全是美食。从街头可以吃到巷尾不带重复。当然,这样的福利仅限于老校区。
在三环外的新校区学生,想尝一下科华路最辣的火锅,需要提前2个小时出发前来排队,他们羡慕着老校区的人间烟火气息,而老校区的学生,又羡慕新校区的岁月静好以及豪华的住宿条件。
三环外的高校“进城”探个店不容易,还好自家的食堂和美食街能够弥补一点遗憾。
川师的3块8套餐,可能是成都能吃到的最便宜的饭菜了成都大学的六个食堂,足够让人一个月不带重样地吃饭。
西南财大身后的大湾区小吃街,堪称城西最大的美食帝国,温江的隐形CBD。有小吃街的大学生活,才是完整的。
异校恋的朋友,去一趟恋人学校,纵然路途遥远,吃上一顿学校特色美食也值了。
03
性别
说起恋爱,不少成都的大学因性别比例只能在校外寻找对象,“三圣乡女儿国”四川师范大学,篮球场上都是女生的成都师范学院,愉快的与外校组起了CP。
电子科技大学,每年都会因为男女比例失衡被川大怼。
科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都不忘提醒招生办多招点女生,在招生办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的男女生比例已经达到3.6:1 ,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在男女比例问题上,四川大学可从来没有怕过。
听起来很“直男”的学校,成都理工大学的男女比例竟然能达到1.28:1,这个成绩不仅称霸四川,甚至能笑傲全国的各大理工大学。
“说成都理工是直男大学,看来你对我们有很深的误解,我们明明是二仙桥石头研究基地 、 二仙桥恐龙研究院 。”
04
误解
被误解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大概就是川农学子需要一遍遍解释自己真的不太会种植和养猪;川师也有很多不当老师普通话不好的学生;读川大华西看病也要老实挂号。
西南石油、西华和成信大的学生,自我介绍时,总要额外解释一句我们不是“ 挖石油 ” “ 造汽车 ” “ 报天气预报 ” 的。西南交通大学就更惨了,别人来参观时总会问一句,“你们为什么不在校门口修地铁?”
05
大小
学校大点好还是小点好,你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四川旅游学院的学生来说,校区太小,还没有高中大。
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能从东门望到西门。学校太小了,总是少了点探索的乐趣。
学校太大也有太大的烦恼。如何在10分钟的下课时间,快速在不同的教学楼间切换成为了大学必修的课程,4年下来,成就了一个个自行车高手和短跑健将。学生出去玩最大的阻力,是走出校门。
在这点上,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很有发言权,场馆太大,明星换着来开演唱会。在川大江安校区,还没出校门,微信运动步数就登顶了。
06
好耍
在成都上学的人,都被这座城市“好耍”的气息感染了。
凭借专先天的专业优势,川音总是歌舞升平,夜晚还能在离学校三百米的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寻找成都的灵魂。
西南民大的五十六朵花,每天都在民族的舞蹈中感受文化的水乳交融。
要是呆在学校太闷,就去其他学校转一转。高校的风景,一点也不比景点差。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
春季,去温江的后花园成都中医药大学看花摘水果。
夏季,去成都一环路最大的公园四川大学赏荷花。
秋季,电子科技大学有成都最美银杏打卡地,来参观的人比网红店排队的人都多。
去一趟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就像是来到了“霍格沃兹魔法学校”。
那些建校已久的旧校区,虽然外观上看着有点破旧,也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成都理工大学的上世纪70年代红砖办公楼仍然保存完好,川大望江的向阳村+绿带村带东1舍东5舍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
把成都各个学校都逛一遍,大学再也不怕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