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来唠嗑儿!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几个喜欢港片的?
说实话,对于近些年来的港产警匪片桃仔总是忍不住以《无间道》系列为标准去衡量影片质量的高低。
可能在桃仔的心中,像《无间道》这样的片子很难令人超越,毕竟不管是影片里的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演员似乎吃透了角色的心理活动。
要知道,一个好演员不仅考验的是台词功力和面部表情的拿捏,更重要的是需要人与角色合二为一。
而今天,桃仔想跟大家聊一聊刚刚去世的一位好演员——廖启智。
3月28日,港片老戏骨廖启智因胃癌去世,本来在下个月初他就要迎来自己的67岁的生日,可命运弄人,他生命却在66岁画下了一个句号。
可能经常看港片和港剧长大的小可爱们对廖启智这个人比较熟悉,哪怕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也多多少少对这张面孔眼熟。
他是《无间道2》中的三叔:
他是《杀破狼》中的华哥:
他是《线人》中被观众评论说是最惨角色的废噏:
他曾6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2次获奖),他也是业内和观众都公认的黄金配角。
虽说廖启智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角色,但是他的生命中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主角的光环。
廖启智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底层家庭,因为喜欢冯宝宝,便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兴冲冲的跑去TVB报名去上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但由于他的样貌过于普通,身高也只有170cm,所以在众多艺员当中他属于那种扔在人群中都找不到的那一类人。
所以在训练班毕业之后,同班的汤镇业很快成为了被力捧的无线五虎,而廖启智不像其他样貌姣好的艺员们接到片约,只好去片场找一些没人乐意演的龙套角色。
虽说在TVB期间,廖启智前前后后演了不少剧,但都不是什么重要角色,如果要说几个稍微有点名的,可能就是《包青天》中的公孙策以及93年版《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了。
TVB眼看着廖启智当了这么久的演员都没什么起色,只好私下沟通让他离开。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TVB毕竟是个商业机构,没办法给公司带来效益就只能被抛弃。
但演员施展拳脚的地方可不止电视剧,还有电影。
廖启智在离开TVB之后,他便去试水电影圈,1992年还跟黄家驹主演了一部现实题材的港片《笼民》。
可能是廖启智天生就适合在大荧幕上发光发热,1993年他扮演了一个智力障碍人士“太子森”一角色,击败了《辣手神探》的梁朝伟和《黄飞鸿2》的甄子丹,一举拿下了第12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说来命运也真是奇妙,廖启智获得奖的那一年,最佳女配角的获奖者恰好是他入行的偶像——冯宝宝。
虽说事业上逐渐有了起色,但在银幕上饰演各种角色的廖启智,在生活中也经历着普通人的爱恨别离。
当年在无线训练班的时候,廖启智虽然是班上最不起眼的男生,但是他却对班上最漂亮的陈敏儿一见钟情。
两人毕业之后,陈敏儿因和刘德华合作电影《猎鹰》饰演女主角,一跃成为TVB力捧的花旦之一,但当时的廖启智的事业却依然没有起色。
也不知是爱情的冲动屡屡暗示廖启智表白,还是陈敏儿本身就对他有意思,两人竟然在旁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一起了,并且在恋爱8年中没有传出过一点其他的绯闻。
1987年,廖启智与陈敏儿完婚,两人还生了3个儿子。
有时候小人物的运气太好可能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两人的幸福生活才刚开始没多久,上天就带走了他们最爱的小儿子。
2003年,两人的幼子廖文诺患上血癌,陈敏儿每天出入医院照顾儿子,在短短的3年时间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
陈敏儿看着小儿子每天饱受病痛的折磨,也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还产生了自杀的想法,还好廖启智在身边的陪伴,这才让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2006年廖文诺因病不幸离世,葬礼上,廖启智说:
“我们就当诺诺移民了,只是暂别,日后终会相聚,拜拜,诺诺!”
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日子中,廖启智也为我们奉献出了一个经典角色——《无间道2》中的三叔。
虽说人们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吴镇宇,因为他饰演的倪永孝把那种黑帮大佬的宿命和挣扎诠释的十分完美,但廖启智饰演的沉默寡言的三叔却最让桃仔动容。
尤其是那一段吹口琴埋人的戏,一边是冷酷的杀戮,一边是三叔掏出口琴吹着《友谊地久天长》,把那种宿命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其实当时导演拍这段儿的时候是让廖启智抽烟的,但是他觉得这样演得不顺手,就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口琴,靠着车吹起了口琴。
可能在旁人看来这一幕廖启智演的出神入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口琴是他之前陪儿子的时候,对着简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也许正是因为廖启智当时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才能让他用这样的情绪完成了这样的戏份。
还记得前段时间,廖启智在商店拍摄“卖衣服”的片段引起无数网友们热议。
视频中,廖启智身穿朴素的衣服,身材消瘦,为了干活将袖子捋起,有客户走来询价,他就跟顾客比了一个二。
一开始这段视频在网上走红的时候,无数网友们感到唏嘘和感慨,甚至还有人说:
“这么好的一个演员,现在居然沦落到街头卖衣。”
但人家只是在拍戏,在了解到真相之后的网友们还纷纷称赞他的演技竟能如此自然。
廖启智出道40多年,出演配角无数,虽说长相平凡,但只要他往镜头面前一站,便会浑身是戏。
廖启智的演技没有套路,更像是水一般,无论导演把他放在任何角色的容器里,他都能将角色填满。
导演让他演好人,他就是最忠厚的好人,让他演烂人,他就是《线人》里扶不上墙的烂泥,虽然可怜但也可恨。
或许,在那个港圈辉煌的时代,廖启智就像是一个药引,你看他作品的时候知道他的存在,但不会过多注意他。
因为,作为配角,他的作用是让主角更出色。
但我相信,正是因为这样的小角色,才能让诸多经典电影增添了那一抹别样的韵味。
在廖启智的身上似乎有着一代港片老戏骨的基因,无论演什么都非常敬业。
哪怕是在患病之后,他依然坚持不通知任何人,不想麻烦别人来看他。
直到有一次他在大学担任教授的时候,本来是答应协助参演毕业生的作品,但后来实在是因病下不了床只能辞演,外界这才知道他患病的事情。
在抗癌期间连医生都称赞他是A+病人,明明胃口不行吃不下饭却忍着胃痛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进食。
廖启智的一生或许并不顺遂,但对于工作伙伴来说,他是最佳拍档,而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一个坚韧且深情的父亲。
对比于廖启智带给我们能体现世间百态的角色来说,他自己的人生要比许多电影还要来的更加艰辛波折。
智叔,一路走好,爱电影的人永远活在电影里,永远活在喜欢你们的观众心中。
看过智叔电影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