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古墓被盗22次,考古队却发现精妙防盗术,出土1200件珍贵文物

2019-07-02   纳兰历史

战国古墓被盗22次,考古队却发现精妙防盗术,出土1200件珍贵文物

相信一提起死亡,大家的心情都会无比的沉重,随着如今的科技不断发展,我们都知道了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也就代表着死亡,我们在生活中也就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从此天人两隔。当然这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就不会有这各种各样的执念。

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科技与认知并不那么广且深,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在死后还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还能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也就有了阴曹地府以及天堂地狱的种种说法,而且人们在死之后还能继续拥有着他们的财产,即便死亡,也要将自己的财产带走,带到自己的坟墓中去。

那时候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死后在身边都会带着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包括钱财,兵器,珠宝等各式各样的宝贝,于是在那时候就产生了盗墓贼这种行业,专门去偷死去人的财产。

既然产生了这种行当,人们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又产生了各种各样反盗墓手段,包括设置疑冢以及机关等各种各样的方法,人们会想尽办法保全自己死后的安宁。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就是郭庄楚墓的事,在05年春节前夕,河南省的一个小乡村内,传来了一阵阵爆炸声,当时的村民们正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甚至感觉到了地面微微的颤抖,事后,村民们来到自己家中田地时,发现地上塌陷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洞,这可吓坏了大家,于是村民们及时报了警。

经过仔细的查证后,说明都是原来他们的田地下面是一座古墓,而这些大洞就是盗墓贼暴力挖掘留下的,这件事自然引起了当地文物局的重视,于是组织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仔细发掘后发现,这是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规模十分庞大,陪葬品也是十分豪华,青铜礼器、乐器、酒器、兵器、车马器、洗浴器许许多多的陪葬品,在墓中陈列开来,我这些陪葬品,一来我们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二来也可以通过这些陪葬品看出楚国等级制度的严谨。

据专家所说,这座墓葬曾经被盗22次,其中18个盗洞已到墓室核心区,但是保存仍旧十分完整,主要是因为墓葬结构不仅设置了大量的假棺椁,还设置了一些巧妙的机关。

这些机关并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种放毒或者放箭的机关,而是一种特别的技巧,使得如果这座墓葬的土质结构被改变,那么真正的墓葬就会被沙土所掩盖。

而我们先前所提到的使用炸药,当然也是这样,这样大动作的盗墓,自然不会成功,而且还有一点是要注意的,盗墓贼毕竟是被所有人所鄙弃的,他们也注定见不得光,行动自然也就不方便。

在设置防止盗墓的手段,只需要让他们的行动失败便可,毕竟人间自有公道在,只要被发现,他们的盗墓行动也就失败了。

那么,这个墓主人究竟是谁呢?其中最为人信服的说法是楚平王之孙,因为墓中所出土的文物以及各种各样的陪葬物品,足以证明其身份的高贵,而墓中出土的鼎上面所铭刻的文字外面彰显了主人的身份。

经过专家的分析,古墓中的文物之所以没有被盗走,正是因为古墓中有着精湛的防盗术,才使得古墓中1200余件文物得以被保留下来。由此也能看出古人对自己死后墓穴的重视。大家还了解哪些精湛的防盗术吗?欢迎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