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谦,因曾讲学中离山,世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阳人(今潮州市潮安县)人,岭南明代大儒。
薛侃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乡试中举,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登丁丑科进士第。明世宗朝,授薛侃行人司行人,后丁母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其师王阳明所赠之号“中离先生”。1528(明嘉靖七年)起补故官,为行人司司正。在江西赣州亲炙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1531年(明嘉靖十年)上疏言建储事,触明世宗讳,下狱廷鞫,后削职为民。隐居讲学于中离山,从学者甚众。1536年(嘉靖十五年)远游江浙,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一见如故;又至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东莞学者迎其居玉壶洞;再居惠州,四年后归里,卒于家。终年六十岁。1567年(隆庆元年)补复其官职, 赠承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以侍养归,师事王阳明于江西赣州。后传王阳明学于岭南。是为岭表大宗。
薛侃的存世著作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等,《潮州耆旧集》收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后人又编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
薛侃颇有贤名,为官清正刚直,曾浚凿中离溪与民为利,为学造诣非凡,后人誉为““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他传阳明学入岭南,《明史》称“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第二名: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 。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
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逝于回乡途中。明穆宗时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
翁万达著述今存《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等,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等。今人辑有《翁万达集》。
第三名: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第四名:林大春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晚年归老,于1588年(明隆庆二十二年)2月12日离世。
第五名: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今潮安庵埠)宝陇村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第六名:
萧端蒙(1521—1554),字曰启,号同野。明潮州府潮阳县廓人(今属汕头市潮阳区)。1540年庚子乡试中举,1541年明嘉靖辛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1554年卒于回京复命途中,年33。萧家出身书香,父子先后荣膺翰林,一时蜚声朝野,世称“父子两翰林”。有《同野集》5卷,及翰林院时的政论20多万字。萧端蒙是潮汕先贤,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有“一代明官”之美誉。
第七名:唐伯元(1540-1597),明潮州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等。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唐伯元曾师从吕怀,继承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其一生著述十多部,但存世不多,以今存的《醉经楼集》为其主要代表作。
第八名:郭之奇(1607—1662),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字仲常,一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自号三士道人,广东揭阳人。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南明时追随桂王及永历跋涉于粤桂南交一带,抵抗清廷,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元年殉难,清乾隆时赐谥忠节。著有《宛在堂诗文集》,文录入《耆旧集》。其诗共分十八集,为潮汕历代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
第九名:林阿凤
明代人,又名林凤,生于饶平县。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后继其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300余艘,人员4万以上。隆庆元年(1567年)率部攻占惠来县的神泉港。万历元年(1573年)屯南澳岛的钱澳,十二月进攻澄海,大败官兵。二年二月攻打潮州、惠来,四月攻入清澜(今海南省文昌县),六月在广东兵败,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福建总兵胡守仁官军袭击,转移到魍洪(台湾)的鸡笼(基隆)驻扎。
声明:转载出于传播更多行业资讯之目的,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涉及侵权,请留言联系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