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不少小伙伴搭乘北京地铁6号线时发现
一块原本普普通通的列车车窗
悄悄“升级”成为科技感十足的透明屏幕
列车起步后
屏幕便会显示到站信息和路网图
还能在到达下一站之前
提前亮出车站三维示意图
出口、电梯和厕所等服务设施的位置
也一目了然
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这个“魔窗”也太酷了吧!
网友们纷纷表示要来打卡
这是由北京地铁联合一家来自中关村的企业——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单位共同研发的“首都智慧地铁”科研项目成果——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目前在北京地铁6号线进行试验。
与现有地铁使用的系统相比,新系统大胆使用了多项前沿技术,展示了多种“黑科技”,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等显著优势。
这里的车窗到底有多神奇呢?
“魔幻屏幕”来登场
在6号线车厢,车门和通道上方分别新增4K高清屏幕,乘客可以在车厢的不同位置获知下一站、前方车站洗手间、扶梯、换乘路线、出口位置分布、前后车厢拥挤度等信息。
除此之外,列车车窗“摇身一变”,成为一面55寸的屏幕,列车起步后,分别播放列车当前位置、线网图以及前方车站三维示意图。
这里的车窗使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高清显示屏,而是采用可自发光的OLED屏幕。
什么是OLED屏幕?
OLED即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或柔性有机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地节省耗电量。
此外,OLED屏幕可以显示纯黑色,还可卷曲、可折叠,具有超强可塑性,常被用于曲屏电视和手机中。
“贴心导引”来指路
在呼家楼站,“候车引导屏幕”和屏蔽门结合,当“智能列车”到来前,可提前告知乘客“智能列车”的运行位置、不同车厢拥挤度、强冷/弱冷车厢,方便乘客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候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贴心和便利。
据介绍,该系统后续还将支持对“越行大站快车”的运营信息进行提示。
“守护之眼”来看顾
此外,车厢内设有保护乘客安全的“眼睛”,利用车内感知摄像头,运用图像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首次实现对于车内乘客晕倒、挥手求助等的检测和报警。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守护之眼”还能够“观察”乘客佩戴口罩的情况。
同时,司机前方也加设感知设备,利用司机面部特征推断驾驶状态,一旦检测到疲劳、分心,系统就会语音提示。
看不见的地方也有改变。列车可实时采集车内满载率、温度、湿度、空气等信息,与其他列车运行数据一并上传运营监控云平台,为舒适度改善、运营管理提供数字化依据。
列车还可以实现“网联化”,通过无线自组网,实现列车级信息传输。平台支持扩展“千里眼”、“顺风耳”、“智能运维”功能,列车区间运行过程中,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动感知(TIDS)技术,只要前方出现构成危险的障碍物、人员,系统自动报警、提示降速;列车回库后,连接库内WIFI上传运维数据,为设备维护、故障预测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本次项目研发单位之一的交控科技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中关村丰台园。2019年7月22日,交控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也是首批科创板上市的5家中关村企业之一。
交控科技是一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研制、系统集成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的轨道交通自主创新领军企业。其CBTC核心技术在北京地铁亦庄线的率先应用,让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加拿大之后,第四个掌握CBTC核心技术的国家,也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一家拥有CBTC自主技术的企业。
此外,交控科技研发的全自动运行系统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燕房线,是国内首条应用自主化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