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勒罕
楚勒罕——清代齐齐哈尔的贸易盛会楚勒罕,或出尔罕、楚尔罕,为满语。汉语的意思是“会”、“盟会”、“兵车之会”,是清代齐齐哈尔的大型边境贸易盛会。
楚勒罕:二百多年前的边境贸易盛会
楚勒罕的贸易盛会始于清初的康熙年间(距今大约250年前),地点在齐齐哈尔城北40里嫩江西岸的因沁屯,因沁屯原名克伊勒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改在城北十里的嫩江东岸,因参加盛会的各部楚勒罕时于城北安营扎寨,所以俗称“北关集”。
楚勒罕纳贡(资料片)关于楚勒罕的盛况,清代的《龙沙纪略》、《黑龙江外记》,民国的《龙城旧闻节刊》均有记载。
楚勒罕盛会是集踏青、较猎、纳贡、互市贸易为一体,官民、商家广泛参与的盛大聚会。
楚勒罕每年一次,定在每年五月草青时,布特哈总管、协领、官兵和布特哈人(打牲部,现莫力达瓦旗和讷河市),自北向南进发,黑龙江将军率官兵渡江北上,各蒙古部和打牲部齐会于因沁屯。艾浑、墨尔根(今嫩江县)沿途夹道集市,各地商家齐聚因沁屯。车轮声、马蹄声络绎不绝。各种货物和土产堆积如山,牛、马和牲畜满山遍野。
楚勒罕时在因沁屯的漫岗上划沙为界,北面为各部落的驻地,官兵、商人和游人驻扎在南面,中间由官兵警卫,东边为买卖人设市场称买卖街。当时的盛况称城西北穹庐遍野,买卖都搭成了席棚,以布特哈驻扎的最多。来自呼伦贝尔和蒙古各部的营帐,通称为“营子”,《黑龙江外纪》记载楚勒罕当初最盛时要比嘉庆十五年(1810年)时的“营子”多出十几倍之盛。
楚勒罕的20余天里,男女老少携家带口逛市,人群十分拥挤,羊群散放遍布原野。马市在中午挤挤攘攘的进行交易。楚勒罕的集贸十分殷富,是当时官税的主要来源。
楚勒罕盛会的射猎遗风和纳貂
楚勒罕为“兵车之会”,所以还保留着北方民族的“较猎”遗风。楚勒罕时据资料记载“布特哈人将至因沁屯,将军率官兵逆之,先与猎较,旧例也。”看来虽然是贸易盛会,但一年一度的射猎比赛仍在继续。布特哈人善射,每年皇帝驾驻木兰围猎,呼伦贝尔派10人、布特哈派20人随驾射牲,谓之“固申默尔根”即30名好射手,另有两名布特哈人会鹿哨引来狍鹿围猎。有表现突出的好射手,皇帝奖励翎顶、黄马褂。自楚勒罕改在省城十里北关集较猎遗风时兴时废,旧制时有改变。
楚勒罕盛会纳贡、交纳貂皮是头等大事。黑龙江盛产貂皮,为朝廷贡品禁止私自交易。貂皮分为一等、二等、好三等、寻常三等之分。
贡貂的数量也十分繁重,布特哈无论官兵还是散户,身高足五尺每年固定交纳貂皮一张。
嘉庆十五年(1810年),选定一等42张、二等140张、好三等280张、寻常三等4943张,数额相当巨大每年得交纳5500多张貂皮。
选貂之制十分严格。将军副都统坐堂上,协领与布特哈总管分列东西两侧席地而坐。中间摆放准备交纳的貂皮,详细选择定等级,在皮背上钤印、封存贡给朝廷。选剩下的可由布特哈自售,称为“玛克塔哈色克”、“色克”即是貂,“码克塔哈色克”即“掷还之貂”剪去一爪,仅余三爪。如皮背无印,四爪齐全视为私货禁止交易。交纳貂皮可由布特哈初选自定等级,寻常三等以外用绫签标记,索伦达呼尔为红签,摩凌阿俄伦春为绿签,雅发罕俄伦春等为黄签。将军选貂纳贡结束之后,才可以交通往来,互市贸易正式开始,二十余日才罢市年年如此。
齐齐哈尔的“北关集”和俄罗斯互市
楚勒罕初在因沁屯后改在城北十里称“北关集”。这一改变事出有因,就是当时的“奇三案”,奇三为布特哈副总管。当时楚勒罕在因沁屯,将军副都统率属下驻扎因沁屯的帐篷,马匹、羊、酒及楚勒罕的操办费用皆由布特哈承担,官兵征敛无度,贡貂舞弊,布特哈人不堪重负。奇三为救一部出汤火,越级潜往木兰围场上书。乾隆皇帝派重臣来黑龙江问案,查证属实,将军副都统以下皆论罪。奇三因越分上书,调离布特哈改为新疆伊犁戍边。于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楚勒罕改在城北十里北关集,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齐齐哈尔的“北关”名声大振由来于此。
楚勒罕是黑龙江最早的互市贸易,同时还有小型的“麒麟营子”和俄罗斯的互市贸易。商贩与鄂伦春(鄂伦春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互市地在齐凌,音转为麒麟所以称为麒麟营子(现龙江县麒麟)。后来因将军傅玉多次在此擒获逃犯,麒麟营子互市被禁止。
俄罗斯互市,每年秋末草黄时节,俄罗斯由一名官方人士带领,百人或六七十人驻江西因沁一带,住帐篷门插二旗,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交易细绢布、烟草、椒,糖之类物品而去。互市的方法是我方兵卒一手持酒与之饮,一手揽其手中物,酒喝光了物也到手了。或拿马鞭抽打,不然酒被骗去物没得到。这些俄罗斯人多是因罪戍边的,互市时由我方官兵监督以防窃。
楚勒罕曾为齐齐哈尔带来了经济的繁盛
黑龙江虽然地处边地,但在200多年前就有每年一度的贸易盛会,蒙古各部,各打牲部,俄罗斯齐聚齐齐哈尔互市。200多年前齐齐哈尔就形成了黑龙江广大地区、蒙古各部和中俄边境交通、贸易的中心城市。
楚勒罕,北关集定制于草青时齐聚齐齐哈尔,为齐齐哈尔带来了经济的繁盛。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嫩江草原畜牧经济的发展,为这一地区创造了财富。每年草青时正是畜牧经济的“黄金时节”,楚勒罕顺应了大自然的恩赐,用互市贸易盛会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于楚勒罕的记载,文字材料虽然是只纸片字,但是已经以足够的笔墨描绘出了200多年间,嫩江草原上牛羊满山遍野,穹庐彼此相连,贸易集市人群涌动,天蓝、草青、生活殷富的齐齐哈尔的历史画卷。
楚勒罕,北关集,是黑龙江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硕果,200多年楚勒罕富庶的盛况,不只是留给现代人一个美好的历史记忆,同时我们更希望现代的楚勒罕能雄风再起。
作者傅惟光